(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玉,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2023-06-03 07:46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8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玉,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2分)
①皆美于徐公                  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亲贤臣,小人                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3:请你分别说说甲段文字中三个“莫不”和乙段文字中“未尝不”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4:请联系文章说说诸葛亮与邹忌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和方式有何不同。(2分)
1条回答
意中沙315
2023-06-03 07:53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①认为;②土地方圆;③远离;④……的原因。
小题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小题3:甲段文字中“莫不”的表达作用:强调齐王受蒙蔽之深,指出广开言路的必要性;乙段文字中“未尝不”的表达作用:突出先帝慨叹桓、灵亲小人的深刻教训,意在启发后主刘禅传承先帝做法,多用贤臣。
小题4:诸葛亮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再向刘禅提出三条具体建议,是直接规劝;邹忌则是用自己受蒙骗的生活实例讽喻齐王应虚心纳谏,是委婉劝谏。
解题思路
小题1:
①中的“以”是一词多义词,在此处应作出正确的判断为“认为”; ②“地方”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两个词“地”“方”,今义是一个词;③“远”在此是形容词作动词,远离;④“所以”是古今异义词。因此日常学习文言文中要注意词语的归类总结。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个句子翻译不难,主要注意“蔽”的解释为“受蒙蔽”。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双重否定句式的表达作用的。双重否定句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三个“莫不”
强调齐王受蒙蔽之深,指出广开言路的必要性;“未尝不”强调先帝慨叹桓、灵亲小人的深刻教训,意在启发后主刘禅传承先帝做法,多用贤臣。
小题4:
试题分析: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他希望刘禅能重用贤臣,远离小人的谗言,能继承刘备的治国之能,所以诸葛亮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后,再提先帝对的桓、灵二帝痛心与遗憾,然后再次荐贤,所以属于直接规劝。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先举了自己受蒙蔽的家事,由此推出国事也如此,齐王受蒙蔽也很深,委婉的规劝其要虚心纳谏。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