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023-06-03 03:04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寡人矣  (2)天下缟素 (3)晏子将使楚 (4)吏二缚一人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小题3: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如何回应的?可见唐雎是怎样一个人?(4分3+1)
小题4: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小题5:这两则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1条回答
津门百姓
2023-06-03 03:21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4分)(1)明白 (2)穿着白色的丧服 (3)派遣 (4)往、到
小题2:(4分)(1)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2)(橘和枳)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小题3:(4分)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想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3分)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分)
小题4:(3分)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2分) 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1分)
小题5:(2分)甲文:示例1: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应不谓强暴,敢于斗争。 示例2:面对别人的要挟、淫威,要针锋相对,有勇有谋。 示例3:为维护国家利益,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乙文:示例1: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自己要有本领。就像晏子,用自己的口才、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使楚王不敢轻视。 示例2:面对强权,要有大无畏的精神,遇事要随机应变,灵活机智。(以上是从晏子方面谈的启示,还可以从楚王方面来谈启示)
解题思路
小题1: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缟素”一词是名词动用。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布衣”要意译,“免冠徒跣”要一字一义的翻译清楚,“徒”“实”“抢”要解释准确,“耳”的语气要译出来,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情节的发展找到文中唐雎所说的话,从“忠”“智”“勇”几个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情节的发展找到文中描写秦王言行的语句,尤其是抓住秦前后的变化,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小题5:
试题分析:可结合两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联系生活实际,从遇事沉着冷静,运用机智战胜困难这方面来感想。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