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10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2023-05-30 19:19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
①      小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
小题2:翻译(4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1分)
小题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2分)
1条回答
beijingqiu
2023-05-30 19:27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3分)  信:信用 福:赐福,保佑        惠:通“慧”,聪明
小题2:(4分)①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以实情相报(“牺牲、加、以、信”等词属于给分点)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比不上。(“固、彻、孀妻、若子”等词属于给分点)
小题3:(1分)取信于民。或:鲁庄公能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2分)愚公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怕困难下定决心,坚持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解题思路
小题1:
注意本题的词义的活用,“福”是名词动用,意为“赐福、保佑”,“惠”通“慧”,意为“聪明”。
点评:本题不难,是所学名篇,学生熟悉。理解文言字词,一要注意其本义,二要注意其在句中的意思,有的字词用法是有变化的,要注意。
小题2:
试题分析:“牺牲”指牛羊类祭品,“玉帛”指玉器和丝绸之类的祭品。“加”:虚报。“以”:凭;“信”:信用。“固”:顽固;“彻”:改变;“曾”:连;“若”:比;“孀妻”:寡妇;“弱子”:孤儿。
点评:此题不难,因为短文很浅显,学生学过,对内容熟悉。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如“喧”,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为此,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曹刿说“可以一战”前面鲁庄公所说的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来理解作战的重要条件是“取信于民”。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文字信息可参照。解释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情节“愚公发动全家人挖山不止”和愚公所说的话“子子孙孙无穷匮”来理解“团结一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点评:本题不难,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所重点讲解问题,容易记忆。阅读,读进去以后,往往要“读出来”,即从文章里理解到道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将阅读深化,训练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