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

2023-06-01 14:19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 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 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 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4分)
(2)卫鞅的变法得到了哪位君主的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变法的内容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又会受到什么人的反对?并说明理由(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写一例)(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给秦 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1条回答
水中的苹果
2023-06-01 14:22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商鞅;法家。(4分)
(2)秦孝公;富国强兵。(4分)
(3)支持;农民,奖励耕织(或士兵,奖励有功的人);反对:贵族,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4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分)
解题思路
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以判断“卫鞅”指的是提出变法思想并进行实践的商鞅。商鞅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所提出的“便国不法古”体现了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的思想,因此商鞅也是法家学派的支持者与实践者。
第(2)问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孝公”可知这是秦国的秦孝公。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富国强兵。来到秦国的商鞅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进行变法,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第(3)问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变法内容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这让农民有了免除徭役的机会,因此他们就努力生产,所以农民对变法是支持的;“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这对于在前线做战的士兵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所以士兵对变法也是支持的;“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就是废除贵族阶级的特权,对于一直享受特权地位的贵族起到了打击作用,他们一定不会支持变法。
第(4)问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现实和深远影响:经济上,秦国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