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北...

2023-05-29 22:05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分)
1条回答
竹蜻蜓
2023-05-29 22:23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商鞅变法(1分)     
(2)开元盛世(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4)发展农工商业(1分);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从材料一的信息看,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开元”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开元盛世的景象。
(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信息是说两宋时期南方已经成为国家财源的主要地,说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有: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的戊戌变法,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戊戌变法主张发展农工商业,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殖产兴业,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等(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改革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我们的国力,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根据国情来制定,不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