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5月17日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是中央宣传部等单位发布的第21个全国助残日重要的宣传口号之一。材料...

2023-05-23 13:39发布

这道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题目是:
材料一:2011年5月17日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是中央宣传部等单位发布的第21个全国助残日重要的宣传口号之一。
材料二:一位著名作家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收到了一位读者的来信。信中说:“你原来是我非常敬重的作家,但是,你这篇文章中用‘残废’一词深深刺痛了我。我是一个残疾人,但我并不是个‘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在卖着你的书。我有残疾是事实,但我是否就‘废’了呢?”这位作家读信后十分愧疚,立即公开向这位读者致歉,并向公众承认“残废”一词用错了,还提醒大家将来要谨慎用这个词。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维护残疾人权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作家向残疾人道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持久化
2023-05-23 13:52
这道初中道德与法治题的正确答案为:
(1)残疾人属于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有时甚至其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关注、重视、同情、尊重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弱者,热心地帮助残疾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尊重他们的权益和人格,是尊重他人、礼貌、平等交往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弱者,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①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②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残疾人也不例外。残疾人和正常人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残疾人的权益和人格。材料二中作家认识到用词不当对读者心灵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道歉。
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