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

2023-05-20 10:20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小题1:“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中的“不完全”三个字可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2: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3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1条回答
天通苑
2023-05-20 10:21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不可以(1分)。“不完全” 表明后面统计的数据还有可能变大,意在说明地震造成损失之巨大(1分)。去掉后,既不能突出这个表达效果,也不能准确地说明事实情况。(1分)
小题2:举例子(1分) 用这个例子可以恰当的说明运用人造卫星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升高可以预测地震(2分)
小题3:(1)用人造卫星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升高预测地震。(2)运用卫星监测多震地区地理位置的移动预测地震。(3)用无线电探测仪探测超低频无限电波异常预测地震。(3分。每个要点1分)
小题4:.示例:预测地震的新方法(2分)
解题思路
小题1:首先回答不能删去。回答理由时,要把原句与去掉“不完全”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理由自然就显现了。通过比较可知,“不完全” 表明后面“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的数据是保守数据,实际损失可能还要大。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说明事实情况,也与实际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
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小题2:试题分析:“例如”表明画线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一般说明语段
的中心句,即段首句。本句主要是为了说明前面的内容,即:运用人造卫星监测地表温度异常升高可以预测地震。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试题分析: “哪些”表明是两条及两条以上,根据分值三分可初步确定为三点。我们首先确定范围,主要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有关键的语句,如“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再如“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还有“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等,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得出三条切题的。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范围,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根据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提取(概括)出切题的。
小题4:试题分析:说明文一般以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为题,针对本文而言,可拟题为
“预测地震”“预测地震的新方法”等均可。
点评:说明文一般以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为题,我们在读说明文时,就要注意这一点。这样,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说明对象或大概内容了。同理,给说明文拟题目时,也要注意文章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据此拟定合适的题目。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