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

2023-05-17 01:02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小题1:下面不属于说明“我国是桂花的故乡”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B.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C.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D.桂花在中国栽培历史极长。
小题2:对第②段主要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桂花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B.桂花排行于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
C.主要说的是蟾宫折桂的典故。
D.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时就有了桂花蜜、羹、糕。
小题3:第③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打比方B.举例子、引资料
C.引资料、摹状貌D.分类别、作比较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1条回答
大牙
2023-05-17 01:26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解题思路
小题1:试题分析:ABD三项均可在第一段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所以C项不对。C项是说明白居易喜爱桂树。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做选择题时要进行一一的比对。
小题2:试题分析:抓住“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这一中心句,即可概括出本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点评:说明文概括文段的中心时,要注意抓住文段的中心句。说明言语中一般段落开头的第一句是中心句。
小题3:试题分析:这一段引用了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这不仅是引用,还是举例子,还举了其“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所以是B。
点评: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引用等说明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有不少人非常喜爱种植桂花,并不是都喜欢,所以D不对。
点评: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做选择题时要进行一一的比对,注意细节上的不同。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