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雾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

2023-05-16 23:43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

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
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
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的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第三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3分)
小题2:文章第三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6分)
小题3:文章第五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不超过50字)(3分)
1条回答
闲来一看
2023-05-16 23:52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3分)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明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小题2:(6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对交通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小题3:(2分)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小题4:(3分)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过剩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
解题思路
小题1:
这属于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问题,“容易” 起限制作用,可比较去掉该词前后句子意思的变化,然后作答。
点评:本题属于说明文学习中的常规问题,易于理解作答。说明文讲究用科学地态度真实准确的说明事物,传播知识,所以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与写作时要多加注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该段中关键词“影响”“危害”,可分析出雾的危害的三个方面,交通、农业生产、人的健康。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短小,内容清楚,易于分析归纳。解答此类问题,先将文段分清层次,抓住段中关键的提示性词语分析作答。
小题3:
试题分析:“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明显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此种方法便于将复杂的事物说明的条理,易于读者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一目了然。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说学习说明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说明方法,学会运用。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第二段中“水汽”“气温”“凝结”“浮游”四个关键词,简要陈述。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太好,往往遗漏要点,或语言不简洁。概括内容,选要了解文章或文段的中心意思,分清有几层意思,根据关键性句子或词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时语言在简练,修饰性词语可以不用,直接陈述交代。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