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3-05-15 09:34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巫师。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宽广低湿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苟得              (2)故患有所不                 
(3)国人             (4)口之言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民者宣之使言
B.所欲有甚生者衣食是乎生
C.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夫民虑之于心宣之于口
D.由是则可辟患而有不为也其所阜财用衣食者也。
小题3:用“∕”线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两处)(2分)
①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 故 为 川 者 决 之 使 导,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
小题4:翻译(4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小题5:【甲】选段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选段【乙】中厉王“弭谤”的方法是                                     。邵公认为“弭谤”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以上均选用文中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乙】文中邵公“谏”厉王“弭谤”时所用的说理方法是与【甲】文所用的论证方法一样的,即都采用了                            说理的方法。【乙】文中“                     ”、“                    ”、“                        
三个短句非常简略而形象地刻画厉王的暴虐昏庸。最终厉王因不听劝谏而落得个“    ”的下场。(6分)
1条回答
趋势主人
2023-05-15 09:53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4分)(!)苟且取得生命(2)通“避”,躲避(3)指责,批评(4)公开说出,发表
小题1:D
小题1:(2分)(1)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 宣之使言。
小题1:(4分)(1)略(2)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小题1:(6分) 舍生而取义  杀之(障之)  宣之使言    比喻、正反对比   “王怒”“王喜”“王弗听” “乃流王于彘”
解题思路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D中二者都是“用来”。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