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 ⑴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⑵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2023-05-08 10:39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⑴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⑵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⑶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⑷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⑸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⑹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⑺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 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⑻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⑼让主干变粗变矮,让叶子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⑽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⑾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⑿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⒀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⒁我站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⒂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⒃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⒄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宛如沉甸甸的历史背负着一个厚重的民族。他就那么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⒅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条回答
孩子
2023-05-08 10:54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1.因为长在砖上的榆树代表了不畏艰辛磨难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毅不屈的精神,“我”被这种精神所感动,以鞠躬来表达敬意。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砖比作老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砖堆放不整齐、被人遗忘的情态,说明了榆树生存环境的简陋和恶劣,为后文展现榆树的顽强作铺垫。
3.老人和榆树不畏艰辛磨难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毅不屈的精神是整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礼赞了隐忍坚毅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惊奇——感动——尊敬
5.外形特点:树干矮而粗;叶子小而多;枝杈稀疏、恣意伸展;根深;树干盘曲。
      原因:生存环境恶劣。
6.能围绕文本或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即可。
     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正如文中的榆树,虽然处在逆境,却依然活出了精彩与伟大。
     示例二:人要学会适应环境,正所谓适者生存。就像在一个班级中,总有怠惰调皮的同学,我们要学着适应他们,进而将他们的影响降至最低,如果只是逃避,是没有益处的。
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