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讲故事的人(节选)莫言①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

2023-05-04 04:16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讲故事的人(节选)莫言
①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⑧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⑨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也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小题1:莫言获2012年    奖,其代表作除《丰乳肥臀》外,还有《   》、《   》。(3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④段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母亲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儿子一些怎样的做人道理。(8分)
  
              事件
 做人的道理
  1
 
 
2
 
 
小题3:第③段中,母亲脸上现出绝望的神情,是因为(1)                         
(2)                                。(4分)
小题4:选文是莫言在颁奖会上的演讲,对此演讲的目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连讲了母亲的七件事,证明自己是个能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
B.回忆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苦难岁月,真实再现中国的社会现实。
C.表现母亲以及普天下所有母亲所拥有的优秀品质与伟大精神。
D.感念母亲为人处世的态度对“我”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小题5:选文共罗列了母亲和“我”之间发生的七件事,有人说太啰嗦,请你站在莫言的立场上说说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80字左右)(8分)
1条回答
假球迷
2023-05-04 04:24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诺贝尔文学  《蛙》 《生死疲劳》……
小题2:母亲因拣麦穗而遭看守人的没收与耳光,但多年后却阻止了“我”对看守人的报复。 学会宽容    母亲把难得吃上一顿且属于她的仅有的一碗饺子让给了一位乞讨的老人。 要同情弱者
小题3:(1)粮食严重短缺,捡来的麦穗又被没收了。
(2)看守人的耳光与口哨严重地侮辱了母亲,让她感觉到了人性的卑劣。
小题4:D
小题5:要点:照应题目“讲故事的人”,他的心中装着无数的故事(2分);七件事情是从七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母亲对他的影响的,致使文末的情感迸发水到渠成。(4分);语言表达,第一人称(2分)
解题思路
小题1: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一度引发莫言热,因此如果稍加留心,应该是知道的。莫言的代表作如:《红高粱家庭》、《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白棉花》、《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等。
点评:对于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多关注,语文知识的范围很广,语文的能力也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做一个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小题2:试题分析:读三、四段可知,主人公都是母亲。三段写的是母亲因为捡拾麦穗曾遭看守人的耳光,但多年后“我”要对看守人实施报复时,母亲却阻止了“我”。由这件事可知,母亲教给“我”要学会宽容别人。四段写母亲把属于她的仅有的半碗饺子给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这件事告诉“我”,要有同情心、对弱者要仁爱。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明白是有关谁,什么事,事件的结果如何.即一般要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尤其是背景、人物、事件、结果几个要素.并且要深入思考,透过事件本身揣摩出告诉我们的道理。
小题3:试题分析:问题句的前面有“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由此可知,母亲的“绝望”一是因为麦穗被没收了,担心一家人的生计。二是“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使母亲觉得受到侮辱。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句)放到原句或原文的语段中,并结合上下文内容与文章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时要注意词语或句子中的突破点,在文章中理解出它们的意思,然后组织通顺的语句做答。
小题4:试题分析:文章有前几段分别记叙了有关母亲的几件事,主要写了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好品质。在此基础上,结尾段写道“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由此可知,本文的写作意图是怀念母亲。A、B两项的分析就事论事,把事件和主题分隔了开来。C项则说法过大,与本文的主体内容不一致,虽然文章结尾有“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样的语句,但文章主要是写自己的母亲,回忆自己的母亲。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逐项加以分析权衡,将最切题的选择出来。在选择中要善于加以比较。
小题5:试题分析:“请你站在莫言的立场上”说说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所以答题时要注意要以莫言的语气来完成,即用第一人称“我”。拟答时可从选材、立意、目的等角度综合考虑作答,如 目的与立意上,“我用这七件事情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母亲的品质及她对我的影响”。“我的心中有许多关于母亲的故事,这七件事是我精心选取的极少的一部分,并且这也与题目“讲故事的人”相照应。
点评:文章的选材必须要围绕着题目与中心展开,能有力地表现中心的材料要把它选择出来,并且详细地写。选材的多少也要根据文章的题目和主旨(中心)而定。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