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9分)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新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

2023-05-07 13:40发布

这道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题目是:
【社会实践】(9分)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新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社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材料三: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三中农民拥护的是什么改革?这很快解决了我国十多亿人口的什么问题?(3分)
(3)材料三中的改革实现后,农村的土地归谁所有?(2分)
(4)通过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2分)
1条回答
iq问好的
2023-05-07 13:52
这道初中道德与法治题的正确答案为:
(1) 土地改革;(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吃饭。(1分)
(3)集体。(2分)
(4)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2分)
解题思路
(1)材料一中将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即进行土地改革。材料二中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
(2)材料中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故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3)本题解答中学生需结合历史知识,明确我国土地改革的内容,即可明确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4)本题解答中主要针对材料二中人民公社化运动,明确其实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平均分配,没有按劳分配使人民的劳动积极性降低,导致最后粮食不够吃人民干活偷懒等。显然这是冒进的,没能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点丰富,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