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教科院专家解读中考各科试卷

2021-05-02 21:09发布

 
  语文
  
  作文题审题门槛低 易于切入
  
  这套试题体现了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多年以来的一贯风格,以稳定为主。
  
  首先,对考生的人文关怀。第一题抄写句子,材料选自教材七(下)苏叔阳的《我的老师》,内容大气,文采斐然,可以引导考生静心、专心地进入考试。修改病句题引导考生关心社会民生,《椅子改变中文化》的阅读告诉考生传统文化知识,《父爱陷阱》的阅读启发考生思考如何学生独立生存。作文题引导考生如何做人做事。
  
  其次,试题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试卷结构、试题数量、赋分比重,均与1月、4月、5月全市调考一致。
  
  第三,试题与《考试说明》的要求和题型示例保持了高度一致。在继续和稳定的前提下,试题也有不少创新的亮点。例如,句子连贯题从常见的议论、说明语段走向描写语段,综合性学习改造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文言文阅读从长期关注名人、名言和经典故事走向阅读普通人的普通故事;某些设问方式的调整,等等,都是本套试卷的明显变化和特点。
  
  作文题平实中显鲜活,定向中寓多元。关于“尽力就好”的作文题,遵循写作宗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材料用语平实,含义浅近,内容与考生生活紧密相关,审题门槛低,考生易于切入,有话可说。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考生都没有正面写过,出乎老师和同学们意料之外,这样就避开了猜题。
  
  试题中三次出现“尽力而为就好”,似乎考生写作立意已经定向;其实,这只是给全体考生一个审题的基础平台,目的不是把绝大多数考生关在题目的大门之外。进入题意之后,考生可以通过因果联想、正反联想、比喻联想等多种途径,写出不同主题的文章,仅就“原因”而论,可以写主观条件,也可以写客观环境,还可以写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等,使考生的思维,完全可以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的状态。
  
  数学
  
  试卷立足教材 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一:立足于课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立足课本,覆盖面广,涵盖了三个初中数学知识。考试内容只涉及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正文,没有出偏题、怪题,没有超纲题。
  
  亮点二:既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核心知识、核心方法的考查,又关注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如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及解法,简单的几何推理证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统计与概率等都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化归分类、图形变换、特殊与一般、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等核心思想方法,在试卷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试卷第23(3)题,巧妙地设问的方式,使考查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在初中数学的范畴,又兼顾了高中数学核心知识。
  
  亮点三:一题多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第25(3)的基本解法多达七八种,第24(2)题的基本解法有十余种,这些解法既有学生熟知常用的常规方法,也有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思维新颖的奇思妙角。设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一种普通常用的方法,在几何中,解几何题不作一条辅助线直接计算得结果的题不多,但在有些题中能够联想、发现、运用这种方法,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另一种妙解是,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法来求解几何题。解析法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初中对直角坐标相关知识,只是一种初步了解,建立直解坐标后,本题的解题过程全部在初中阶段知识的范围。
  
  亮点四:传承了这几年武汉市中考数学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又注重试题的创新。试题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试题所考查内容在大的版块保持不变,稳定的试题结构,熟悉的试题形式,能使学生较好地正常发挥水平。
  
  基础题重在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如第7题,把有理数的运算同生活实际相联系,第8题,取材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斜插吸管的盒装饮料考查物体的三视图。第20题中“每次掷一枚硬币,连掷三次”和“同时掷三枚硬币,掷一次”,既是“概率”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学生学习概率的易错点,问题来源于课本。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数学的内在联系去理解、去掌握,学的是数学的“形”而不是“神”,不相似,也就无从谈数学的能力。
  
  思想品德
  
  试题反映重大时政热点具时代气息
  
  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体现地方特色。依标据本扣说明,充分落实武汉市有关部门对本次考试提出的要求,保持考试的连续性。重点考察基础、关键、核心知识,重视课本和《考试说明》的新提法、新表述。
  
  1.突出生活性,强化实践性的特点。本套试题设计生活化,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生活德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如第3题、第4题分别从“四倡五治”活动和“科学预防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远离黄赌毒”引导学生过科学健康文明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6题、第7题分别从推动武汉义务教育的新政策和17部门携手净化社会环境,感受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试题反映重大时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试题选材来源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普通关注的热点话题。例如: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反腐倡廉、民生问题、改革开放30周年、两岸三通、三农问题、两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等。绝大多数试题都依托材料引出问题,不仅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而且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
  
  3.注重开放,凸显能力。试卷设计侧重于开放性和探究性,既体现学科特点,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33题,首先,要求学生进入题目所设的情景对话之中,感受科技带来的生活变化,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4.体现地方特色。第3题武汉市启动的“四倡五治”活动,第6题武汉市2009年推动义务教育的两项新举措,第34题的“两型武汉”等都体现了浓郁的武汉特色,增强亲切感。
  
  5.凸显人文关怀,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人文性,凸显思想性特点。立足基础,凸显能力,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关注是命题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本试题重要的特点。
  
  6.注重综合性特点。一是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突出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考查,有机地将七至九年级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线索,有机地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融合为一体,努力体现宏观导向和微观落实的考试特点。二是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
  
  科学
  
  注重命题原创性 避免与资料习题雷同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没有人为拔高或降低要求的试题:试题源于教材、活于教材,共116分,由易到难、起点适当、梯度分明;试卷结构、题量、分值与四月调考保持一致,试题难度在4月调考的基础上有所调整,更接近《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特点如下:1.试题知识覆盖面广,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武汉市09年《科学》课《考试说明》中共有47个b级知识点,本次考查了其中最重要且与高中衔接最紧密的43个,分值占全卷总分的60%,a级知识点考查面达50%,占全卷总分的40%. 2.试题现场命制,体现了原创性的特点。命制试题时,在原创性上狠下功夫。试题成型后,对市场上流行的资料进行扫描,避免与教辅资料上的习题雷同。试题还具有开放性,如:25题要求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化学式,选择其熟悉的物质进行解答。28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改进装置进行评价,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
  
  3.试题注重实验,体现能力立意的特点。实验是探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份试卷加大了对实验操作细节、安全,器材的选择、使用和改进,故障分析,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绘图,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的考查力度。如第32题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密度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试题源于课堂教学实际且贴近生活,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特点。试题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成就等鲜活素材为背景,如第5题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并初步了解患病的原因。第21题以台湾岛、钓鱼岛为背景,既考查经纬网地图定位、地图三要素等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历史与社会
  
  试卷体现了课改理念
  
  本套试卷关注学生发展,体现了课改理念,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原创主观试题情景呈现形式活泼。如,第32题第(1)问将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新阶段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自创“工业革命知识结构”图,即方便了考查,又示范了教学与学习。
  
  二是首次允许学生自选内容说明历史结论,检测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影响(也即原因与结果)相互关系把握的水平,开放性强。如第32题第(3)问,允许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选择历史史实,说明科技进步,思想突破与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三是大分值。多形式将单一的主观试题分解为填空、选择、判断、填表等多种设问方式,落实减负。如,第31、32题,10分的内容共有7分采取了以上考查形式,减少书写量。
  
  四是从区域发展看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化进程,角度新颖。如第31题。应该说,从形式到内容,这套试卷的创新特点非常突出。
  
  英语
  
  听力答案八成“藏”在材料中
  
  试卷延续了2008年的命题风格,其难度、坡度、区分度与2008年大致相当。同时,全卷注意到英语的文化特色,着意体现其幽默特质,使考生在原汁原味的英语情境中进行考试。所选材料全部体现了当代国际主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考生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1.听力:听力材料涉及16个不同的情景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中约85%以上可以从所听材料中直接得到正确答案,其余考题学生可略加思考,根据所听内容推断得出。如此安排旨在确保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实现。
  
  2.选择填空:考点分布均匀、重难点突出、重情景、重实词、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其中5题考动词、1题考动词短语、2题考名词、1题考形容词、1题考连词、1题考情态动词、1题考宾语从句、3题考情景交际。
  
  3.完形填空:A篇选自新课标实验教材《Go for it!(Students' Book 九年级) 》第五单元《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B 3a》,旨在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教材,熟记能背课本上的文章,以丰富自己的英语积累。
  
  4.阅读理解:A篇是一位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有关音乐的广播稿。B篇是一篇应用文,是关于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童话的网页材料。C篇是一篇关于不同国度的人对爱的真谛有着不同理解和思考的故事。
  
  5.阅读理解填词:本题选取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的气球意外被风吹走后表现出的良好心态给人的启迪。考查词汇全部为实词:动词4个、名词3个、形容词2个、代词1个。
  
  6.书面表达:关注现代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举止文雅。所用语句难度把控在学生已知范围。为了学生有更加精准的表达,今年特提供了3个参考词汇,是本卷不同于以往的一个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