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怎样以情写景及范文-中考作文

2021-05-04 19:01发布

中考帮小编今天为您推荐这篇关于中考作文的文章,帮助大家在中考写作文的过程中提升写作技巧。欢迎大家在中考问答中提出各类疑问。中考加油,我们一路同行。

 
  中考作文怎样以情写景及范文
  
  写景文是指以描写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等为主的文章。
  
  自然现象、自然环境通常指季节与时令的变化、大地山川、日月星辰、风云雨雪、花草树木、地域风貌的形态或状况。
  
  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对比写景法。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能够突现“景”的细微差异。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把十几年前的一株零丁的藤萝同眼前的紫藤萝瀑布对比着写,表现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迥然不同的时代特征;《故乡》一文,作者把二十年前故乡的美好同现实中故乡的萧条进行对比,揭示辛亥革命以来广大农村经济日趋破败的现实。
  
  2. 拟人写景法。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景”人格化,能使“景”富有生机。如《山中访友》一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白云、瀑布、悬崖、峡谷、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一个个与之互诉心声,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3. 比喻写景法。
  
  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使所绘之景更生动形象、更具体可感。如朱自清的《春》,文中分别用“火”、“霞”、“雪”喻春花,用“牛毛”、“花针”、“细丝”喻春雨,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喻春天,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江南春天的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一一刻入读者的脑海里。
  
  4. 动静结合法。
  
  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态、大小、色彩等,又要写出它的动态、景物瞬间的形态、位置、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鲁迅的《社戏》写春夜出航时连山之景:“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衬托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5. 简笔勾勒法。
  
  也叫“白描”,是一种文字简练单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能保持生活的原滋原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前部分写百草园冬景时,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其乐无穷。
  
  6. 细笔描绘法。
  
  也称工笔描绘,即注重细部的描绘,表现其独有的特征。
  
  7. 综合表现法。
  
  即综合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来描摹景物的特征。写景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调动多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地反复描绘。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调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写潮来时的情景,这种先声夺人之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也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描绘百草园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时甚至还将某一种感觉转化成另一种感觉来描写景物。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作者以视觉写嗅觉,把虚幻的芳香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怎样才能写好景呢?
  
  1.抓住特点。也就是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按照“整体——局部(重点观察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不但要观察景物的静态,还要观察它的动态,抓住它的特征。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态势、光泽、声响等构造特征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从地理因素讲,高山、平原、荒漠,都是风姿迥异,即使同是风、霜、雨、雪,江南塞北也各有不同。就时间因素讲,一年之内,春、夏、秋、冬的景色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季节,南国北疆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写景时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本质特征。
  
  2.写出层次。确定了特点,还要按一定顺序描写。写景的顺序要符合表达需要。写景的文章,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我(作者)”观察的顺序描写,或按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的先后去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间顺序来写,也可按时间顺序描写,还可以按作者的行踪线索来写。如果是移动观察点,一般是将时间与空间的顺序结合起来写。特别是在描绘某一场景时,要注意动静结合,或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或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还要注意把听到的、看到的、嗅到的、尝到的、摸到的、想到的按某种顺序多层次地表现出来,给读者以全方位的感受。
  
  3.融入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景”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可言,但它一经作者写入作品,便会带上作者的感情,不再是纯自然物了。融情于景,往往是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用抒情的笔调,直接或间接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或褒或贬的感情。写景时要调动想象,把自己对景物的独特、真实的感受表露出来。可以直抒胸臆,如朱自清的《春》,文章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渲染,抒发了热爱春天、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信心与美好憧憬的诚挚感情;也可以结合叙述、描写等,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抒情,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描写战士们半夜露宿悬崖边的场景:“……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一段,“春蚕咀嚼桑叶”的安宁、“野马在平原上奔驰”的自由、“山泉在呜咽”的清幽、“波涛在澎湃”的博大,透露出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 锤炼语言。任何文章都需锤炼语言,写景文更是如此。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锤炼:1词语的富于变化(要斟酌每一个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是否准确);2长短句的交错使用(长句显得庄重,短句显得活泼);3句与句的音韵是否和谐(和谐的音韵利于朗读);4贴切地运用修辞格(如:引述典故、诗句,能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给景物增添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运用排比、对偶等,能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等,这样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描得形象具体,呆板的绘得灵飞神动,繁杂的画得层次分明,肤浅的写得丰厚深邃,使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厚。
  
  游记类作文选读
  
  属于乌镇的古老和安逸
  
  一直想去乌镇,想去领略它的古老,想去享受它的安逸,也想去探访茅盾笔下的那个林家铺子……
  
  第一次接触乌镇是从我爸的口中。看他眉飞色舞地描绘着乌镇的古老,我不以为然——不就小小的一个镇嘛,用得着说得如此天花乱坠?古老?我就不信它能比河姆渡还古老!
  
  第二次接触乌镇是从自己的眼里——从街头的巨幅广告画里。隔着一条街的熙熙攘攘,我注视了那幅画很久,开始对自己先前的不以为然感到怀疑,这乌镇真是够古老的。
  
  按捺不住的好奇心让我猛做乌镇梦,还曾经雄心勃勃地策划着与一个朋友一同前往。策划归策划,我们的策划没有结果;也许因为我们天生有惰性,也许因为我们的父母有许多理由阻止我们,不管怎样,我失去了第三次接触乌镇的机会。
  
  机会总会来的,只不过迟了些。我总算踏上乌镇的土地了。同行的同学真是能搞笑,说什么我们这是沿着茅盾走过的路行进。
  
  就好像踏上乌镇便能闻到古老的气息:我们临近河道,古老化作河水静静地流淌;我们跨上拱桥,古老化作青苔生长在石砖上;我们来到药房,古老化作药味弥漫在空气中;我们走进染坊,古老化作蓝花印染依附在布帛上;我们拐人胡同,古老化为泛黄的春联残留在木门两侧;我们经过布坊,古老化作婆婆手中的梭子穿梭于两行丝线之间;我们观看皮影戏,古老化作那一根根线牵动着皮影的一举一动……
  
  所到之处,除了古老,还有安逸。河水是静静地流,药味是缓缓地散,布帛是轻轻地飘……这个小镇安逸地接受着午后阳光的洗礼。有人在纳着鞋底,敞开着的门正中挂着的中国结上垂着一串银铃,轻轻地随风飘,随风响……阳光被水面反射到榉木墙上,斑斑驳驳,水波在蠕动,光斑也在舞动……
  
  也许乌镇是一幅画,不知是哪位大师画的,虽然用的都是暗色,却把古老和安逸给了乌镇。
  
  也许乌镇是一首诗,不知是哪位诗人咏下的,虽然没有抢眼的文字,却将古老和安逸给了乌镇。
  
  也许乌镇是一朵花,不知是谁种下的,尽管是朵纯朴的花,却开得异常旺盛,它用每根花蕊、每片花瓣尽情地绽放着古老和安逸。
  
  短暂的一天,望向乌镇的最后一眼落在了那条河上,它还在静静地流淌,有谁知道它的尽头在哪儿么?如果无人知晓,那么我祝它永远流下去。
  
  或许若干年后会忘了这一天,但不会忘记的是,我曾去过一个地方叫乌镇,那里有属于它的古老和安逸。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一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成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祥。
  
  站在桥下的回廊里,九拱连环、九龙喷水的胜景,尽收眼底。
  
  九龙桥是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的,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为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联,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出七彩的水帘,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杆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柱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大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三峡之游
  
  昨日曾梦想三峡一游,今日便梦想成真。乘坐“江渝115号”,乘风破浪,来到三峡之口,白帝城之下。
  
  隐没在绿林丛中的白帝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边脸。刘备曾在此据守,这里住过多少猛将大帅,本应当气势不凡,今日一见,怎如此害羞?
  
  我曾欣赏过桂林山水之清秀,目睹过大海之静谧与疯狂,却一直猜思三峡风光,向往三峡美景,今见三峡,方知长江之秀丽,祖国山河之旖旎、壮美!
  
  三峡口,两座擎天柱石,上悬下削,壁立对峙,“两峡相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众水聚万涪,瞿塘争一门。”全川之水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巨波,发出怒吼,更添夔门之雄伟壮丽。
  
  三峡的山——险。危险兀立,拔地而起,这里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又独具“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险峻磅礴。身处其间,刹时变得渺小异常,有一种“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感觉。船行江面,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几口悬棺挂于半空中,那古老的传说,给三峡更添了几许神秘……
  
  三峡的山——秀。千山一碧,青翠苍莽,有如龙翻腾,有若凤展翅,有似青屏障,真是无奇不有,各展英姿。“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它山一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正眺望远方……
  
  江水匆匆,细雨飘洒,江面白帆点点。山间饮牛牧羊,空中云霞悠悠,比画卷生动,比仙境美妙。待红日探出头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川江号子雄浑的音符合着惊涛拍岸,化成山之魂,水之魂。山衬托水,水依托山,向人间呈现它的种种妩媚和雄壮。我赞美长江,它有无限的源泉;我依恋长江,它有母亲的情怀。
  
  “嘟——”一声响亮的汽笛,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惊醒,望眼前的青山、绿水,缕缕诗情,悠悠画意,尽在其中。
  
  感谢你,三峡的山,三峡的水!是你,令我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雄姿!是你,令我陶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九江游记
  
  前年暑假,我和姥姥到九江市探亲,顺便游览了九江城。
  
  山清水秀的九江城,千百年来曾吸引过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游览。他们访古浔阳江头,留连于甘棠湖滨,足迹踏遍了玲珑别致的锦绣江城。
  
  今日,在风光旖旎的九江城中,最使游客感兴趣的是甘棠湖。甘棠湖,原名景星湖,也叫南门湖,位于九江市中心。据市区地图介绍,湖的面积约为八十公顷,是一个“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夏天,火红的太阳把平静的湖面变成了一面耀眼的镜子。一条新修缮的石桥通往水中的亭子,亭子悬挂着写有“烟水亭”字样的匾额,那匾额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说烟水亭是三国名将周瑜所建。石桥的旁边有一块很大的青石板,上面刻着一些古老的花纹,人们说那便是周瑜的点将台,许多游人争先恐后地站在点将台上留影。烟水亭中有许多古老的文物,五光十色,使人眩目。特别使我感兴趣的是那闪着寒光的青铜宝剑,那恐怕就是古时武器的代表吧,要是现在人们再拿着那种武器去作战,未免太愚蠢了。
  
  湖东边的岸上一塔巍然屹立,高耸云际,与西边湖中的烟水亭遥相呼应,那便是游人仰慕的大胜古塔。塔高七层,紫烟作屏,塔上有一女人盘腿端坐,口中念念有词,实令人发笑。塔旁边是一座样式古老的亭子,却放出耀眼的光泽,一看便知是修过不久的。据说,那四个又尖又弯,尖头上还雕有漂亮花纹的亭子角,也是刚刚修补起来的。原来的亭子角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一些“造反英雄”砸烂了。凭着甘棠湖堤的铁链栏杆远眺:绿荫掩堤,风景如画,湖山、古塔、楼房倒映水中,融为一体。湖中,游客们驾着租用的小船欣赏着这幽雅的景色,欢声笑语,此起彼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当年白居易送客听琴的浔阳江头,如今丹枫似火,绿树参天,江中呈现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生动景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更好欣赏大江美景,我在舅公带领下登上了停泊在码头上的最大的一艘船——l1号轮船的顶部。若不是有人领路,我这个乡下孩子在这五层建筑上真要转得晕头转向。站在船顶上放眼观看奔腾直泻的大江,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向前延伸着。那下游翻腾的水花在太阳的照射下雾气腾腾,真是一幅“浪下三吴起白烟”的景象。长江两岸,村镇、工厂星罗棋布。那郊外一望无际的田野像一幅巨大的黄绸,严整而柔软,江风吹拂,黄绸抖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看到这些,我更感到祖国秀丽河山的可爱。这时,也只有在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心旷神怡”!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晚霞映红了木船上的白帆,那夕阳的余辉在—朵朵浪花上闪耀,江水被照得通红通红,真所谓“一道残阳锦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入夜,华灯齐放的九江港流光飞彩,挥洒成数十里的灿烂灯河,耸立在烟波急流中的九江长江大桥工地灯影如织,船队穿梭,焊光烛天,铁龙飞舞……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美丽幽雅的九江城,在我记忆深处打下了烙印,以至两年后的今天我还在想念它。如果不是学习紧张,我真想再去游览一次呢。
  
  穿行在水色江南
  
  我迷恋着旅行,热衷于悠游山水,览湖光山色。我尤爱江南,闭上眼,总有一个关于江南馥郁的梦在冥冥之中召唤着我,召唤我带上一颗旅行的心,穿行在水色江南……
  
  听着江南温婉小调,吴侬软语在耳边呢喃,这些总会让我想起江南水乡的烟柳画桥,想起乌镇的美。在乌镇旅行,穿行在水乡的灰瓦白墙,小桥流水木舟之间,仿佛在一呼一吸的间隙里都充满着江南独有的如水气韵,站在白石桥上,空气里是江南一域烟雨的潮湿,有罗衫淡淡的水乡女子手提荷花灯,撑一把油纸伞与我擦身而过。她回眸,仿佛有清澈的湖水在她眉黛泛滥,我的心醉在江南女子梨窝浅浅的笑容中,亦醉在乌镇那隽永的流水间,难以自拔。行走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我那颗酷爱旅行的心装满了乌镇的温柔气息,乌镇啊乌镇,你在我心里盛开出一个永恒的天堂。
  
  漫步在西子湖畔,我总有一种穿行历史的恍惚,毕竟,这里沉淀了太多太多的文明,太多太多流传千载的故事,闭上眼,湖上有风吹来,我依稀听见有鹤在石头城依水的朱楼外幽鸣,猝不及防地,一个个动人的传说带着西湖氤氲的水汽向我迎面扑来,关于苏堤,雷峰塔,关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美诗篇……在西湖旅行,我看见雾气氤氲在流水边,把水草和游鱼的呼吸也变得如同丝绸一般柔嫩,西湖所蕴藏着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精髓,让我心动。
  
  读着李后主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总能无端地让我想起秦淮纷飞的琼花以及漫天的柳色,秦淮,这一个多情的地方,总能让我忆起这里吹断云水间的笙萧,寒烟笼细雨的庭花,忆起李煜的“露华新月春风度,车如流水马如龙”……这些关于秦淮八艳,南唐故里的故事,沉积在江南上苑的郁郁楼台间,倾诉着琼花月影中道不尽的往事,在秦淮旅行,我捕捉到了李后主的悲伤,以及无数水色江南的美丽所在。
  
  旅行是一个让我心醉的过程,穿行在这如水江南,让我在美景中洗尽心中的莽莽红尘,让我汲取了历史的深沉,更让我品味到了如水的绝代才情。带着满心的欢愉在水乡旅行,我一路收获着美丽。
  
  请和我一起穿行在如水的江南……
  
  江南小游
  
  顺着江南的小桥流水,我在云影波心中端详这幅美丽神奇的江水风情画。
  
  流动的水,绿得靓丽,绿得深邃,我俯下身子,轻轻拨弄湖水,俨然低矮的房子,加上我被映入了流动的画卷之中。这水,流动得清悠缓慢,不像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水,玉盘一样深锭的颜色,似用青草酿成的果酒,不像小石潭“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看得清晰透彻。渔夫用桨缓缓推动着流水,我也和吴均一样体验一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自在和悠闲。
  
  第一脚踏在江南的路上,潮湿的路面,青苔早已不分季节地滋长,倒吸一口气,新鲜的空气,嗅不到城市间丝毫的尾气,嗅不到城市的喧嚣,只能嗅到这里土地上散发的夹杂着野花的点点幽香,这属于江南的独特气息。我不禁闭上了双眼,用我的嗅觉、听觉去感悟这个别样的地方,去领会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
  
  我不由得转到一条安静幽邃的小巷,有几户人家,只是窗扉紧掩,红漆大门,雕花纹印,上前一看,门上的角落里缠绕着蜘蛛丝,那是没有人住的房子,时过境迁,人已去,楼已空,房子的主人留下这座破败的豪宅,过往的人群往往停住脚步,去揣测这个大户人家的身份,地位,以及主人的浮华……
  
  这个小巷,抬起头来,天被拉成一条细线,这条小路定有一群活泼的孩子从这儿经过,跑跑跳跳,上学放学……定有一位老奶奶摸索着路,赶往集市……邮差骑着自行车,在狭窄的小道中摇摇摆摆,把信送往千家万户。还有,还有那个丁香姑娘,手持油伞,慢慢走过小巷……啊!这条路承载着多少人,承载着多少数之不尽的文化情结啊,这条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呀?
  
  我往来时的路走了过去,凄厉的琵琶声勾住了我的魂。一女子半掩着头,妖娆的身子随着琵琶有节奏地摇动,调弄得碧波荡漾,女子一凝神,道路两旁的一切似乎冰封,又在弹指一挥间破灭……多哀怨的曲调,女子的心中有太多太多难以言表的情愫吧?我沉重地想着,静静地离开了……
  
  一路上,我都在回味着江南发生的事,好像是注定的,又好像是巧合,我说不清。生在大城市的我头一遭看到这样朴实的地方,感受这凄美的情绪。这一辈子,也只有这次令我怀着沉闷的气息去阅读这个地方。江南的景,江南的物或是江南的人,都是最最原始的人文遗韵。
  
  我捧着这些情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有着浓浓文化气息的地方。
  
  江南,你真的让我难以忘怀啊!
  
  古镇之行真有趣
  
  茅盾先生云:“乌镇,身上沾满了江南温润的水汽,才明白,在这里,多少岁月都会被轻描淡写——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温润如昨……”——题记
  
  从上海那样摩登而喧嚣的大都市抽身,前行,便来到这座小城。
  
  本只是因“茅盾故乡”慕名而来。但木牌匾上篆刻的“乌镇”二字,却散发出古老的悠悠香气,引我去探寻乌镇她深藏着的真趣。
  
  晨之趣,古桥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绝妙。本以为雨都如都市中那般夹杂着浓浓的水泥味,全没有“酥”的那般明朗、轻快。但在这儿,草香飘入了雨丝中,点点落在这座几千年前的古桥上,湛入泛着幽静之光的晨曦中。
  
  我在这散发着诗意的古桥之上,不禁也想如韩愈般作诗两首。
  
  “小桥流水人家”,但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深切忧伤,宁静、淡泊而致远才是真趣。
  
  午之趣,茶馆小憩
  
  漫步于街径小巷,不知不觉到了晌午。乌镇的太阳并不晒人,但也给古镇蒙上一层闷热的气息。“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还未有“敲门试问野人家”思绪,便望见近旁忽入眼帘的一家小茶馆。“小姑娘,是游客吧?来品一杯我们这儿特色的板蓝根茶!”
  
  茶馆里摆着古老的木头桌椅,小二们也许为了招揽生意穿着古时的袍子,窗外还流淌着千百年前的那一湾小溪。我的嘴里还弥漫着板蓝根茶的余香,若不是手中两枚印着1995的硬币,也许我还会自认身在元、清……
  
  戊之趣,灯笼月色
  
  “今月曾照古时人”。夜晚带着月光来拜访这座古城。
  
  几家临溪的小客栈学着古时的人们挑点起一盏盏灯笼。不似别处的火红,乌镇的灯笼白中泛着点微微的黄,那样淡黄的光芒啊,碎碎地洒入溪里,一点点消失在幽静的水波中。也许这些光步入轮回,飞向天上皎洁的明月里。“烟笼寒月笼沙。”若是茅盾先生,此刻也该就寝了,我停泊在乌镇,心浸在这古镇真趣之中,不舍得回到来时的地方去了。
  
  后记:转身之时,乌镇的剪在我身后化作一幅水墨画,眨眼之间,这一幅水墨画又凝缩成一滴浓墨,从我的眼角滑过。
  
  这一滴浓墨便是乌镇留给我的“真趣”。待我步入繁市之时,它便会化作一丝气息,抚过我的心肺,深吸一口,呵,墨香……
最新中考作文技巧、中考政策信息、中考时间安排、中考分数线等信息
 
  你想要的中考资讯、你想问的中考问题
 
  尽在"中考帮问答网"
 

   欢迎各位家长和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注册访问中考帮,中考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欢迎各位老师注册中考帮,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为更好帮助各位学生、家长和老师,中考帮文章可能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