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院系设置

2022-05-29 09:50发布

基础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于1949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院下设15个学科教研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8个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导师团队。
学院现有一线教师329人,其中专任教师281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226人,占比80.43%。现有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98人,教学辅助和实验技术人员4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省级特聘教授龙江学者4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5人。
学院现有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6门省级精品课程,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资助项目15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09项;发表学术论文683篇,其中SCI收录363篇,IF>5的论文31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2项。
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构筑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声誉,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公共卫生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建立于1949年5月的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于1955年7月国家院系调整迁至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是我国最早设立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1985年5月建立公共卫生学院,2005年4月建立卫生管理学院。学院设有15个教研室、3个行政科室,3个研究所(黑龙江省卫生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医学人口学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所),7个中心(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统计与数据研究中心。大楼面积33000平方米,楼内有17个多媒体教室,10000平方米各类实验室,80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中心,1200平方米SPF级动物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61人,其中教师120人,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32人(其中海外导师7人),硕士导师53人。学院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学科建设: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个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病因流行病学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977-198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和儿少卫生学学科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1983年和1998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学科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建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获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1年获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现有3个本科专业即预防医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卫生监督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达830人。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8部,副主编25部;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两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九五”、“十五”、“十一五”连续获得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有公共卫生教学实践基地12个,社区医学教学实习基地9个,与省疾控共建的“公共卫生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统招博士、统招硕士、MPH、高校教师、同等学力人员、中澳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6个轨道的研究生共657人,其中博士生62人,硕士生358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MPH、中澳联合培养等)237人。“十二五”期间,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投入80万,更新大型仪器设备,购买气相色谱仪1台,液相色谱仪1台,荧光分光光度计1台,原有15台5万元以上仪器,更新率达20%。卫生监督实验教学中心投入300万,购买监督专业检测用仪器60种,147台。“十二五”期间,我院被批准立项的教育部、卫生部、省教育厅教育研究课题52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3项。共获教学成果奖36项,其中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发表教学论文86篇。“十二五”期间,学院全面推动预防医学专业和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构建模块化教学。同时,施行“本科生导师制”、“四级评课制”、推行“理论实践1+1复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精彩一堂课”、“全A教学”等多种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十一五”期间共获科研课题267项,获科研经费7560.35万元。其中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子课题2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基金1项、子课题2项,农业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CMB项目4项(靖雪妍负责),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专项1项、博士点基金项目8项(其中优先发展领域项目1项)、人文社科研究专项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获各项科研成果奖53项,其中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三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社科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实现了省部级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和省级社科类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共发表SCI收录文章233篇,影响因子3以上120篇,影响因子5以上21篇,最高影响因子达8.889。主编专著9部。学术交流: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关院所建立了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海外学子40余人。积极选派教师、研究生出国研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近年来,主办学术会议9次,其中国际4次,国内6次。组织大型学术活动26次,参加活动4200人次。出国留学人员已达70余人次。技术服务:我院可为社会提供:流行病与统计学分析处理、保健食品功能实验及其产品卫生质量及功效分析、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与咨询及家庭治疗、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环境相关因素的卫生检验、微生物学检测及鉴定、社会医学卫生服务评价等。 药学院 药学院自2001年成立发展至今,共组建了药理、临床药理、生物制药、药剂、生药、医用物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10个教研室、1个药学实验中心及7个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学科的定位与目标:本学科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标为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药学学科。学科优势:(1)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人、长江学者(青年)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施维雅奖7人、龙江学者及省杰青9人等学科骨干。(2)平台:中俄106所医药大学联盟主席单位,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科技创新群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发改委寒地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及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3项、中华医学会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等105项奖励。学科方向设置:本学科已形成几个稳定研究方向:1.重大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和防治基础研究;2.离子通道药理学研究;3.血管功能调节与高血压发生机制与防治;4.药物代谢与药效学研究;5.天然药物/生物药物研发;6.新型靶向制剂的研发。学科体系药学院围绕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构建了以四大学科群为基本框架、四个中心和四个平台为支撑点的创新药物研究和高端药学人才培养的药学学科体系,开展创新药物发现、生物效应与成药性研究、药物制剂与递送、药物临床应用与安全性评价等教学和科研工作,使药学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应用有机融合,形成了创新药物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发展格局。人才培养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通过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拥有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完整的药学、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读本科生1018人,研究生437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所培养的人才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本科教育药学院目前共有两个专业,药学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临床药学专业为国内首家开设该专业的医学院校,200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共招收本科生200人左右。药学院定位于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注重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学院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模范教师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满足教学需求。研究生教育
以培养高素质从事药学研究的科研后备力量和学术精英为目标。药学院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7人。近年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国内药学院校领先行列。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招收博士后10人左右。科学研究药学院以药学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新药开发,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建院至今共获得各类课题近50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32项,“973”首席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973”子课题1项,“973”前期研究专项3项,“863”子课题2项,共获得科研经费近1.7亿元。共获得各类成果奖励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3项,省政府一等奖4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教育部二等奖2项,省政府二等奖17项,美国《高血压》杂志Top论文奖1项等。共发表SCI收录文章近60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5篇(最高28.9),5-10的70余篇。在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及microRNA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首次发现microRNA、IKM3/M3受体等是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调控分子,提出“离子通道最佳靶点学说”,编入本科生、研究生国家规划教材及首部《离子通道药理学》专著中;阐明了As2O3临床应用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的机制,提出防治策略,解决临床As2O3致死问题。申报专利90余项,授权30余项。自主研发了大明胶囊、粘连平等多种新药,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为国内著名医药企业解决生产、研究中的瓶颈问题,间接经济效益达百亿元。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5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23人,博士导师11人、硕士导师37人、博士62人;教师队伍中有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荣誉博士;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各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百篇优博、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各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杰青各3人,龙江学者4人。 第一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9年,经­过60年的发展,由一所230张床位、395名职工的小型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处、急诊急救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业务机构,共有51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114个病区,现有员工5552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812人,拥有开放床位5388张。2016年门、急诊量达227万人次,住院手术8.5万例,平均住院日8.44天。医院同时承担着副省级以上领导及重要外宾的保健、诊疗任务。1992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10年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2014年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 2016年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称号。医院与省内外110余家医院结成了协­作医院,医疗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病理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神经精神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普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眼科、临床护理部、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变态医学科、老年病科、急诊医学科等17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内科、神经外科等23个专科成为黑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11个省重点学科,普外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液内科为冲击“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医院以技术创新为源动力,实施“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发展战略,每年近百项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医院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设28个教研室,7个教研组,承担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留学生及成人教育的临床教学任务。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口腔临床医学为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是国家(五星级)优秀示范临床教学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现有博士导师78人、硕士导师335人,在院学生3,000余人,年接收进修医师近400人。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肝脾外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肝脾外科重点实验室、省普通高等学校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和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均设在医院。拥有1个省级、7个校级研究所,设40个研究室,医院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医院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应用和机制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医院发明的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国家二类新药,在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医院研制的双黄连制剂获省政府优秀成果奖。十余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千余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百余项。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多项慈善基金定点医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赴贫困、边远地区义诊。60年来,多次组建医疗队应对突发事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先后派出71人次前往四川支援抗震救灾,被评为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标兵单位。2010年6月下旬,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医院立即选派医疗队支援扑火。8月,伊春发生空难事故,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赶赴伊春,参加抢救伤员的工作,收治了14名重伤员,无一人死亡。2011年12月9日,香港游客在吉林省榆树市发生车祸,连夜紧急转入医院后,经多学科昼夜奋战,针对每个伤员的状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到12月18日,救治效果显著,所有香港伤员均平安返回香港,受到省政府表扬。2012年5月,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病势危重转入医院,经过113天的精心治疗,使张丽莉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哈医大一院出色的救治工作,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高度评价。医院大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合作,2012年,经过认真评估考察,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基础外科及普外住院医师培训中心。每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数十次。医院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为院训,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病人,诚信为本”为办院宗旨,全院教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医风,为创建国内一流医院而努力奋斗。 第二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拥有1个门诊部、10个住院部及4所“院中院”——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五官医院、糖尿病医院。全院职工44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07名,正、副高职814人,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3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龙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开放床位4500张,年出院病人16万余人次,年手术例数8万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50万人次。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96个病房;拥有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和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中心、血液净化中心、风湿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研究所、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医院拥有伽玛刀、X刀、3.0TMRI、256排螺旋CT、2.0DSA、ECT、双版DR、蔡司手术显微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坚持开展高、精、尖医疗新技术,成功地完成心脏移植、肺移植、肝脏移植、脾脏移植、肾脏移植、睾丸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联合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移植工作,使我院在器官移植种类、技术和质量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换心人”于文峰术后现已存活23年,创造了心脏移植术后生命质量最好、生存时间最长的亚洲记录。心脏移植课题组在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肝脏移植病人也已健康存活20年。2006年成功完成全主动脉置换手术,成为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两家医院之一。医院以“病员至上,细心医护”为院训,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满足、方便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2001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我院成立,同年5月,我院护理部李秋洁主任荣获“第38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三级学科博士、硕士点33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4个,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培训基地3个,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教学名师1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承担普通教育(五年制、七年制、留学生)、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成人和继续教育等多轨道教学任务。医院拥有5200平米独立教学大楼、3500平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万平米“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1.4万平米本科生公寓和1.6万平米研究生公寓。“十一•五”以来主(副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共38部;发表国家级教学论文103篇;获批省级以上教学课题144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115项。
医院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各级、各类课题共208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8项(含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47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136项。在各类期刊学会上发表学术论文9028篇,被SCI收录814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协作,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26所大学与医学院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10年来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培训科研人员已达100余人次。美国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已成为我院国外培训的重要基地。几年来,医院加强了内、外环境的改造。2008年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12年新建的科研楼、干部病房楼、综合病房楼总计17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病房“宾馆化”、庭院“花园化”,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医院重视三下乡工作,义诊足迹遍布黑龙江省各个市县,2010年医院购置国内首辆“汽车医院”,将三下乡工作开展到社区、村镇。医院曾多次荣获国务院、国家劳动人事部、卫生部、省政府嘉奖;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四百佳单位”、国家十四部委授予“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今天的哈医大二院已成为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质量建院、创新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的建院方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专科品牌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办院方向,为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院而努力奋斗。 第三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始建于1972年,是我省唯一一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3.36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肿瘤治疗基地、东北地区肿瘤专科龙头医院。现有开放床位2801张,年诊治45万人次,出院11.4万人次,年手术4.6万余例;拥有48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2个教研室,5个研究所。现有职工2474人,其中海外长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龙江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32人(其中海外博导5人),硕士生导师147人。医院肿瘤专科在最新《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第10,重症医学位列第6,医院在《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位列第8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黑龙江省癌症中心、黑龙江省肿瘤科和放疗质量控制中心,东北三省首家获批的精准医学中心和肿瘤质子治疗中心。设有黑龙江省消化道肿瘤诊疗中心、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预防治疗中心和宫颈疾病、骨与软组织肿瘤、胃部肿瘤、肿瘤介入治疗等14个诊治中心。医院肿瘤专科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的综合能力居全国前列,一直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开展MDT,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拥有多晶体PET/CT诊断系统、容积弧形调强(V-MAT)、图像引导(IGRT)、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Therapy Hi•Art)、术中放射治疗机、Versa HD加速器、MOSAIQ放疗信息管理系统、双梯度3.0T核磁共振系统、256层CT诊断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等先进诊疗设备系统。医院早在1979年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肿瘤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987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医学影像专业,承担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肿瘤学专业、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任务,以及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编辑部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实用肿瘤学杂志》于2009年被收录为中国国家核心期刊。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现有省级、高校等重点实验室7个,拥有庞大的病例数据、坚实的科研基础及良好的科研环境。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其它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共300余项,经费超过4000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0余篇,SCI论文500余篇。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11人次。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为基础,加强中俄医学联合研究;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结成姐妹医院关系;与美国西雅图瑞典医疗中心肿瘤研究所签订了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协议,成为亚洲唯一一所与之签约的医院;与美国匹斯堡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和西南大学医学院建立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理事长牵头单位,携手38家医院成立了黑龙江省肿瘤专科联盟,为省内首家专科医疗联盟。医院一贯坚持公益办院、为社会服务的宗旨,陆续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防治龙江行工程”、“全省义诊及科学防癌宣教”、“海燕进社区·健康龙江人”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公益总里程已达20万余公里。2001年起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率先在黑、吉、辽三省开展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及宁养医疗服务,使经济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始终秉承“追求卓越、创造健康”的宗旨,坚持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基础、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科学管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高端的医疗设备、舒适的就医环境为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临床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医院,始建于1898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医院占地总面积40万平方米,江南院区8万平方米,松北科技创新园区3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700张,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专家1065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34人。医院设置74个临床病房,医学影像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包括医学影像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心内科、感染科、呼吸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实验诊断科等。医院以“建设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办院目标,引进大批世界先进的医疗设备:TOF-PET/CT/MR、640层CT(2台)、256层微平板CT、第二代宝石能谱CT、3.0T磁共振(2台)、1.5T磁共振(3台)、IGRT放疗仪、DSA(6台)等。医院完全具备了分子影像诊断、血管内窥镜应用、单孔的完全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术、胸腔镜下的T4交感神经结的切断术及多学科诊疗模式下治疗大肠癌的转移等高新技术的能力。医学影像科磷-31MR波谱分析及波谱成像在肝病(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心内科每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例数3300例,2010年在国内首次应用Corsair微导管逆行操作技术治疗复杂冠脉CTO病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BPPV诊疗系统和MORA生物物理治疗系统在临床中应用;普外科门静脉结扎肝脏联合离断二步切除法(ALPPS)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影像科低剂量螺旋CT小儿复杂先心病检查、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在心律失常患者上的应用;泌尿外科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产科导乐分娩镇痛;眼科1.8mm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整形科男-女性别重塑手术、自体口腔黏膜联合阴唇皮肤微粒移植阴道再造术;感染科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技术等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教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球医学教育质量认证评估,目前承担以临床专业本科为主的4个轨道的本科教学任务,每年培养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本科生、80余名住院医师、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作为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每年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百余项。科研上成功立项20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并获得28项国家专利授权。院长申宝忠教授为973首席科学家,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先后主办了六次中国分子影像学高峰论坛、三次东亚国际心血管病高峰论坛等200余次高水平学术盛会,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路易斯维尔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埃默里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日本滋贺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东亚大学,加拿大、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知名学府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联系。 第五临床医学院 大庆市人民医院始建于2000年,2005年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及第五临床医学院,是一所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技术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设有总部和妇儿院区两部分,年门诊量110万以上,是黑龙江省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庆地区唯一一家卫生部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东北三省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大庆市唯一一家职业病诊断治疗机构。医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医院坐落在大庆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风新村,总部开放床位800张,妇儿院区设置床位500张(实际开放260张),设有临床、医技等专业50余个,附有大庆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中俄)眼病诊治中心、(中韩)整形美容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国内首台640层CT、Achieva3.0T TX核磁共振、多功能X光机、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多年来,医院秉承“崇德尽术、践信仰和”的院训,始终坚持“科技强院”的发展思路,采取灵活务实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策略,积极打造技术品牌。现有市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19个,在新医正骨、乳腺病、泌尿外科、肿瘤放疗科、中医风湿、中医妇科、针灸、糖尿病科等专科发展上独具特色。医院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百佳医院”、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平安医院”、黑龙江省“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多年获得黑龙江省“行风建设最佳单位”、大庆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医院’”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大庆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2013年被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同时医院还勇担社会责任,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热切关注边疆建设,积极开展医疗援边活动。 口腔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学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哈医大口腔医学系,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口腔医学系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口腔医学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于1999年成立了口腔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口腔医学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拥有黑龙江省口腔用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俄口腔生物医学研究所等科研转化平台。学院是国家唇腭裂诊治联盟单位、黑龙江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单位、黑龙江省唇腭裂诊疗中心、黑龙江省言语残疾人员等级评定与治疗定点单位,黑龙江省牙体牙髓病医疗专科(业)质控中心,学科特色鲜明,科研方向和临床、教学工作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职工147人,教师11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0%以上,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达98%。现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40-45名,本科生50名,进修生70-80名,成人教育学生80名,招生范围面向全国,已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400余名,本科生千余名,是黑龙江省口腔医学教育、医疗、科研的中心,为国家贡献了大批高级口腔医学人才,为东北地区的教育、学术、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院设有牙体牙髓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等学科,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100台,病床80张,拥有锥形束CT、根管显微镜、热牙胶充填系统、数字曲面体层X线机、数字头影测量X线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学院大力开展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著名院校以及国内的上海交大、武大、华西、北医等建立友好院校协作关系。每年接待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也选派青年学术骨干和优秀研究生赴国外学习和交流。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主要研究方向有“唇腭裂综合诊疗研究”、“牙源性干细胞及组织工程学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机理研究”和“口腔材料及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近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0项,取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于2001年4月6日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教研室。学院是黑龙江省第一所护理学院,设有七个教研室、一个综合办公室,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7月,在校研究生29名,全日制本科生243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15名,本科生1330名,学生整体就业率100%。学院现已形成集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及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是东北地区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基地,生源遍及全国。学院为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点,是黑龙江省首家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评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招收博士研究生;2011年护理学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2015获首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现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3名,与临床医学专业共同获批并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以“厚德敬业、博艺笃行、严谨求实、合作创新”为办学理念,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论指导,以“敬业精神”、“实践能力”为特色支柱,坚持“小规模、精细化、高标准、严要求”的培养理念,遵循“知识与能力培养相适应、品德养成与学术进深相同步”的培养原则,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护理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独立思考及客观判断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能够持续推动学科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独具特色的院校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了特点鲜明的护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围绕课程整合、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独居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创新实践,已形成适宜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模式。现有专职教师74名,其中高级职称49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 名,博士学位教师9名、硕士学位教师46名。获南丁格尔奖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国家级学术机构理事2名、委员14 名、省级学术机构主任委员18名,副主任委员31名。近5年专任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66项,在研经费300余万。获得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 1项,省级 8 项)。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63篇,其中CSCD收录116篇,SCI收录论文2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45.829,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最高为3.638。编写教材130部,其中主编教材16部,副主编教材25部,参编规划教材89部。编写论著22部,主编论著11部,副主编8部。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芬兰凯门拉克森应用科技大学及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知山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聘任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纽约上州医科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和台湾南华大学的4名客座教授,以及1名芬兰凯门拉克森大学讲师作为外籍教师。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直属校党委领导的处级教学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2002年9月,社会科学教研部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改名为人文社会科学系,并开设法学(医学法学方向)专业招生,2008年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2年,学院创办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专业。同年,外语部(含英日俄三个教研室)划归到人文学院。至今,法学专业培养了4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达93.9%。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开设于1981年,是国内较早开设此门课程的院校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早开设此门课程的院校。医学伦理学于1997年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2000年以突出成绩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2006年获得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荣誉称号。2005年开始招收医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经国家学位办批准,设立硕士研究生授权点。2015年设立人文医学博士点,招收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人文医学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作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单位,近五年,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6部,副主编2部。主持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卫生部幕课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次,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次,1人获全国师德标兵,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黑龙江省教学新秀。在2009年于北京举行的医学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医学人文学科三十周年建设回顾表彰会上,本门课程在全国诸多兄弟院校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优秀医学人文学科建设奖。哈尔滨医科大学法学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具有授予法学学位资格的医学院校之一。教研室承担医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管理任务,并承担全校硕士研究生的医事法学教学任务,多位教师荣获过“哈医大我最喜爱的好老师”称号。在学校历次巡回听课中全部评定为A级教师。曾荣获省、校教学标兵及教学新秀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共计20余项,科研资金已逾100万元。哈尔滨医科大学市场营销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为充分发挥我校医学、药学的优势,同时侧重加强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上开展了引导式、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上开展了“海归学子进课堂”、“优秀毕业生成功经验分享”、“营销实战情景体验”以及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为学生讲授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等系列特色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集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2012级学生实习表现受到各家单位好评,实习期未结束已有多名学生被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哈药集团正式聘用。药事管理教研室梯队合理,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学科团队教师主持省级、校级教学课题6项。获得科研及教学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省级、厅局级成果奖励10余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20篇。参与编写教材、专著近10余部,其中主编7部,副主编5部。连续5年主讲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GMP实训棋、药品质量管理规范问答大赢家软件两项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刘兰茹教授现为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黑龙江省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医药知识产权、药事法规等。除此之外,人文学院的英语、日语、俄语教研室承担着全校本科五年制、长学制和成人学生的英语教学以及留学生本科生研究生阶段的汉语教学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英语教研室曾在各省、市、区及地方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荣获各类奖励,由教研室指导的学生也历年多次在历次大赛中获奖。教研室在各级教师风采大赛中多次取得不错的成绩。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与督导的肯定与赞扬。在科研工作中,教研室教师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申请并高质量完成诸多各类课题。俄语教研室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医学俄语人才的任务。目前该专业仍然是全国唯一的医学俄语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医学俄语界的宝贵人才,他们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领域,在对俄医学交流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一些人已成为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教研室还承担了学校部分外事翻译工作,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口、笔译工作。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日语专业40年间毕业人五百余人,在校人数达百人,虽然这在哈医大培养的医学人材中仅占很小的比例,但毕业生成绩优异,活跃在医疗战线的各个岗位上,成为各专业的中流砥柱。面对各高校各专业风起云涌的改组,哈医大临床日语专业以40年的持续发展、近年的连年扩招,以及所培养的特殊人材为中日医学交流、为社会医疗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充分说明哈医大临床日语专业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学院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喜人,拥有现有办公面积500多平方米,设有单独的教师阅览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学院馆藏图书13000余册。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1门,5人次担任国家规划教材主编,1人任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任国家级学会的专业委员。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1年的医用数学教研室,2004年建立生物信息学系,2008年建院至今。学院现有教师7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0人,我国著名生物信息学家、龙江学者李霞教授任院长。目前学院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是黑龙江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省领军人才梯队、省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单位。学院生物信息学科依托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黑龙江省211项目重点建设学科、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下设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学、统计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信息学、生物医学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表观遗传学和计算生物不10个教研室,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方向和硬件设施完备,已经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生物信息学科研、教学团体。学院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院校前列,重大疾病的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独具特色,在复杂疾病的风险标志物识别、非编码RNA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疾病风险基因定位与通路重构、疾病表观遗传改变机制研究、药物靶标识别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新一代测序技术数据拼装与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与算法开发,及分子生物学软件与平台开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在Nucleic Acid Research(IF 10.18)、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 9.28)、Human Mutation(IF 5.96)、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IF 5.23)、Bioinformatics(IF 5.04)等国际著名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前期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43项,其他各类课题百余项,年均研究经费超过500万元;先后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30余项。学院是国内最早招收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单位之一,主持建立的计算生物学教育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全国生物信息学教学模板,计算生物医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处于国内领军地位。学院(系)自2001年起招收博、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本科学生,为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已毕业博、硕士研究生230余人,连续10年一次就业率100%,绝大部分学生就读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博士后或于国内重点高校任教,已成为各大院校的骨干力量。学院是国家首部《生物信息学》规划教材主编单位(李霞教授任主编),目前招收生物技术(生物医学软件工程方向)、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药物组学信息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大部分学生赴中科院所、国内著名高校、著名生物企业等单位深造或就业。目前,学院在读博士生21人,硕士生110人,八(七)年制学生16人,本科学生563人,形成学科发展坚实的后备力量。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挂靠我院,是学院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近年来,开发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源平台和软件工具。学院注重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形成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遗传所、上海生科院生物信息中心、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同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大基因组研究院、博奥、东软等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制药产业、农林研究、生物科技和软件产业领域单位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人才交流关系,并面向全国,开展广泛的科研交流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