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2022-05-11 13:14发布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旅游与环境、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课程与教学论等九个硕士专业,以及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方向。此外,设有中美联合办学硕士专业——区域旅游与环境(简称MTM,授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学旅游管理硕士学位),以及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2”中美联合办学项目(授予华中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理学学位及美国肯恩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理学学位)。地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另聘请有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本院学科体系以地理学科为主导,集聚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统筹发展。学院现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两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学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学院建有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获得5个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400万元。近五年,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在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利用、景观设计与旅游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条件和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任与好评。一批学生保送或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或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础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重点高中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等。【就业及升学前景】重点高中的地理骨干教师。毕业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为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导论、地图学、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地质学基础、气候学与气象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科学、普通生态学【就业及升学前景】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地理信息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报考国内外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土地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扎实且能将其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的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为人文地理、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为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社会经济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规划、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中国地理、计量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社会经济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就业及升学前景】在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社会经济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从事规划、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报考国内外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基础知识与空间分析素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空间定位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地学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与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为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地图学、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空间数据库原理、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测量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程等。【就业及升学前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区域规划、交通管理、测绘工程、系统开发、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农业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海洋资源利用等企事业单位、通信公司、IT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研究、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工作。报考国内外地理科学、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测绘、资源管理、通信、规划设计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具有⼈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才,并为旅游高、中等院校培养师资,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生源。【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旅游学、会计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服务运营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目的地管理等。【就业及升学前景】在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航空服务、游轮、会展旅游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开发、策划、管理等工作;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中等旅游学校从事行政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报考国内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管理学专业以及经济学、地理科学、规划设计、资源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联系电话:027-67867610 网址:http://ccnucity.ccnu.edu.cn法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是在原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和法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于1988年,隶属于当时的政治系,是华中师范大学最早开设的非师范专业之一。1994年,华中师范大学在政治系的基础上组建法商学院,下设法律系和法学专业。1995年,法律系开始在经济法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法商学院经过改组,更名为政法学院,下设法律系和法学专业。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法律系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成为全国较早有权培养法律硕士的单位之一。2012年5月,学校为了支持法学学科的发展,将法律系和法学专业从政法学院分立出来,独立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中、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首批领军人才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外籍教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3.75%,近半数教师具有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中国台湾地区等海外(境外)交流访学经历,或博士毕业于海外名校。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院现有法学和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另与本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开设有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进行交叉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经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法学二级学科专业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和国际法学等6个。学院设有法律硕士教育中心,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拥有“公共政策与法治”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学院的法学学科被评为湖北省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科研实力较强,服务社会影响较大。2013年-2015年三年间,法学院教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学院多名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法学》、《新华文摘》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名教师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学院在民商法、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学科方向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学院教师积极服务于社会,多名教师受聘担任省、市政府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顾问,参与立法、司法和政策法律咨询工作。学院下设有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乡基层法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法律问题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院自1988年以来共计培养了6000余名毕业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毕业生质量广受社会好评。目前学院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近1000人。学校和学院与境外部分高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支持学生赴境外交流和深造。学院在湖北省(武汉市)内外数十家法院、检察院、律所及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法律专业实践提供保障。学院成立有法学会、辩论队等学生社团组织,主办每年一度的法律文化节。2015年,学院辩论队在第五届“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专业辩论大赛中荣获冠军。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学院还组建了参加国际商事模拟仲裁的代表队,赴境外用英语参加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大赛,是武汉地区高校中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之后成立的第二支代表队,广受好评。(2016年2月29日更新)学院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园区法学院楼邮政编码:430079联系电话:027-67868796【培养目标】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合同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婚姻法学、公司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司法文书学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法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公检法系统就业,公务员、银行系统及公司法务也成为近年来毕业生的选择方向。毕业生考研、出国深造比率维持在40%以上。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9月。它融教学、科研、培训于一炉,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于一体。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已成为中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的公共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与公共政策研究、咨询基地。学院由五室、三所、两中心、一部构成,即行政管理教研室、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社会保障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行政管理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和社会保障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MPA研究生教育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正副教授26人,博导、硕导24人。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并出色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个,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0余种,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2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专业学位点(公共管理硕士〈MPA〉)、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公共管理)、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1个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和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学院不仅与政府有关部门和数十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社会调研和管理实践基地,而且与美、英、德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探索和实行了“五位一体”(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现代技能+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导师制”和技能教育的“多证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师的特长,分别给学生配备了学习型导师、就业型导师和心理调适型导师,取得了显著成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核心竞争力优长、知识面宽广、管理操作技能高超”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管理、调研、沟通等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电子政务、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绩效管理、西方行政学说史、比较行政制度、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社会研究方法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核心竞争力突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技能高超”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管理理念,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要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够在各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及其它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等实际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在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保险学原理、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法、管理经济学、保障基金管理、发展与就业、薪酬管理、应用统计学。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就业领域为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上述单位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在报考重点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强竞争力。联系电话:027-67868993 网址:http://mas.ccnu.edu.cn/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84年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92年计算机科学系独立建制,2012年成立计算机学院。目前,计算机学院已发展成为专业设置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实力较强的工科学院。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文信息处理”、“无线电物理”、“教育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13年获批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子1人,湖北省青年英才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近1000人,其中本科生7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学院建设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湖北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服务外包基地以及多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等,还与校内相关单位合作,共建了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创新引智基地、国家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院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教育信息化、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等研究方向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重大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计算机领域国际权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高水平研究论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和教学奖近20项,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学院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有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成功举办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每年都派出教师去国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半以上的教师具有半年以上的海外访学经历。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省级金奖;近三年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中先后获得5次银奖、35次铜奖;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10项,其中冠军1项,季军1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100余项。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就业及升学前景】可选择出国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应用、设计开发及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强主要培养具备较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可担负工程项目组织、软件开发和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等关键工作,成为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应用与维护工作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项目管理等【就业及升学前景】可选择出国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IT技术产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具备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网络、传感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符合产业界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与电子学、计算机网络与IPV6技术、计算机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就业及升学前景】可选择出国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物联网技术产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相关领域,从事物联网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联系电话:027-67867687网址:http://cs.ccnu.edu.cn/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建成为在教育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学术交流中心,形成了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院在校学生人数近1000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优秀本科生可申请多项国家资助的国际交流项目。学院下设教育技术系、数字媒体系、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系,设有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首批入选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项目。在研究生教育上,学院拥有三个专业(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个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及两个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学院还是教育部批准的教育博士、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硕士培养单位。学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院努力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实验实训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引入国外知名院校的优秀师资,通过各种渠道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交流能力,使其拥有全球化的胸怀与视野;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课题研究、科技开发、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楚天学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达80%以上。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600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60多部,授权/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年均在专业核心期刊或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在100篇以上,建设有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依托学院建设的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已成为我校重要的实验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其下属的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平台、文化与传播实验平台和教师教育实验平台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学院还建有资料室,各种图书文献、专业期刊齐全,拥有图书10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百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教学科研设施,造就了一大批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毕业生。本科生就业率年均达到95%以上。每年均有一批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中科院、北师大以及港澳台、美国、英国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就业学生在工作中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学院的本科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星光服务队”多次被授予“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集体”荣誉称号。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能在各级各类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教育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系统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等相关工作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学习、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工作。免费师范生工作一年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师范)【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能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的教师或管理者;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从事软硬件系统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微机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评价。【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生中绝大多数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读研,部分学生在学校、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具备影视、动画、游戏、虚拟交互等新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摄影技术、动画设计原理、三维动画技术、编导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游戏技术基础、艺术考察写生实践、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影视动画特效、Maya基础与建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网站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与应用、Unity3D交互设计、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技术。【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30%左右学生选择留学或在国内攻读研究生。毕业生适合到新闻传媒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动漫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游戏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科技与人文底蕴,掌握扎实的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较高的项目策划与管理水平、开阔的学术视野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在正规学校教育及非正式教育体系等多种情境下,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从事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创制、实践应用、绩效评估,普及科技知识与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自然科学总论、社会科学总论、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教学设计、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科教影视编导与创作、公共科学传播概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科学活动设计、STEAM与创客教育、数字科普资源创作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是因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的强劲需求开设的新专业,设有“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科教媒体设计与创意”、“信息技术与科学传播”三个培养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数字科教产品研发机构、网络科普教育机构、传统科普纸质媒体、科技场馆等非正式公共科学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同时还可以选择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专业的研究生。联系电话:027-67861587 网址:http://it.ccnu.edu.cn/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于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1952年,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国立湖北教育学院、中原大学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85年改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993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系所和教育评估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德育研究所、儿童学习与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主办《教育研究与实验》和《教育与经济》两种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教育学学科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目前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知名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教师团队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学校变革、农村教育、教育治理、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院每年承担的国际国内科研项目3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逾300万元。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教育学科的整体水平居全国第五名。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59人。在教师队伍中,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5%,有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占68%。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4人,入选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学院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是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中澳班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特殊教育专业属于我国现阶段发展极为迅猛、就业需求旺盛的新兴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0余人,留学生70余人。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技能熟练,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管理、培训、服务等机构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特别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等。【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比率近五年一直在5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理念与师德,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儿童心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儿童传媒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培训、出版、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儿童保育学、儿童观察与评价、幼儿园课程等。【就业前景】本专业是近五年我国社会需求最旺、最热门的若干专业之一,是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文科类专业之一。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相关机构从事教学、培训、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视障、弱智、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强,近几年供需比在1:10以上,近五年就业率一直为100%,毕业去向多为大中城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工作稳定,待遇偏高。联系电话:027-67868262网址:http://edu.ccnu.edu.cn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成立的华中大学经济系。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于1985年成立城市经济管理系,在全国率先开设房地产专业。1993年成立经济系。1997年,经济系与城市经济管理系共同组建经济学院。2012年5月学校整合全校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基础上,组建新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下设6个系(经济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金融系)和5个研究中心。学院现有1个博士点专业(经济统计),2个一级硕士学位点(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3个专业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学专业硕士(MF)、农业推广专业硕士(MAE)。应用经济学为省一级重点学科,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为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房地产经营管理为省级品牌专业,7个本科专业,2个交叉培养班(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  目前,学院有教师94人(专任教师70人,外聘教师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47人;博士生导师10人),职员1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名,获得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的“海外名师”1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一贯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财经院校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说史、资本论、货币银行学、社会经济调查与写作、信息经济学、经济法、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期货理论与实务、区域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和“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达30%以上;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各类房地产企业、政府部门及金融保险等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经济法、财政学、企业财务分析与管理、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法、房地产产权管理、土地经济学、房地产营销与经纪、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物业管理概论、建筑工程概论、物业设备管理、物业维修管理、物业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物业财务管理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就业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本专业人才,有很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各类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企业财务分析与管理、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WTO概论、跨国公司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法、经贸英语(外教)、国际经济合作、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投资与信贷、外汇交易实务、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管理、国际商务公关与谈判、国际技术贸易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财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中有较高的考取研究生比率;就业空间广阔,就业市场紧俏,本科生就业率95%以上。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创新的平台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学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国际金融、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数理金融、公司金融、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暂无毕业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较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管理信息基础、经济法基础、概率与应用统计学、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劳动经济学、组织与工作设计、招聘与人才测评、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师技能训练、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就业领域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人事部门,就业岗位属于企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起薪水平和职业稳定性高,就业率始终在校内各专业中位列前茅,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中南地区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部分学生考取校内外硕士研究生,主要就读学校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及国外知名大学。联系电话:027-67868310、67868313、67868454 、67865817网址:http://econ.ccnu.edu.cn/。历史文化学院我校历史学科始于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前身)1890年开设的“欧洲史”课程。1929年起设立历史系,1983年成立历史文献研究所,1984年成立历史研究所(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前身),1996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至今。一大批中外著名学者曾在我校历史学科任教:如钱基博、张舜徽、陈叔元、潘梓年、杨东莼、王玉哲、英国人Constantine Leonard(中文名:甘施礼)、美国人华德博士等。一百多年来,我校历史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一流师资和应用人才。学院现设有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22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章开沅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马敏教授担任我校党委书记、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也是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第一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国家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国家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是湖北省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列入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建设。中国史、世界史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国史名列第五,世界史名列第十四。中国史、世界史皆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设在该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院挂靠该院。学院资料中心藏书2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00余种。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发表论文4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百余种。其中作为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献礼的大型科研成果《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总计有30种著作,34分册,1400余万字,为辛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拓展了新领域;大型道教文化丛书《老子集成》总计15卷,1100万字,涉及宗教、哲学、文学、政治等众多领域,充分体现了《老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学院招收历史学(含基地班、文史直博班、师范、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本科生;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经济-社会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等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历史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6年历史学各专业方向按历史学类招生,学生进校后,根据个人志愿和综合考核决定进入相应专业方向学习。学院把培养高水平“研教双优型”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努力方向。历史学基地班曾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该院每年都会有多位同学获国家级奖励。学院设有章开沅东西方交流学术基金、春晖史学奖学金、张舜徽奖学金、野泽丰奖学金等奖励优秀学生。历史学(文史直博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文史交叉型研究人才。【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历史科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美学、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方向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一贯制培养。在本科阶段结束之前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硕士学习,考核不合格者进入本科生毕业程序;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结束之前进行直博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博士学习,考核不合格者进入硕士研究生毕业程序。历史学(基地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学研究人才,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主要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中国通史(近代史)、中国通史(现当代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史)、世界通史(近代史)、世界通史(现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等。【就业及升学前景】70%以上的基地班毕业生直接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其余毕业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历史学(师范)【培养目标】历史学(师范)依据“研教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一流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科教学论、历史教学技能训练等。【就业及升学前景】历史学(师范)专业95%以上的毕业生到优质中学任教,多数毕业生在工作3-5年后即成为学科骨干。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主要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中国通史(近现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史)、世界通史(近代史)、世界通史(现当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文化遗产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文化产业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学、文化市场概论等。【就业及升学前景】50%以上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其余毕业生到政府机关、博物院、文化管理、文化产业、旅游等企事业单位工作。学院联系电话:027-67868397学院网址:http://history.ccnu.edu.cn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94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97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9月原政法学院和马列课部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2010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 2012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学院下设政治系、哲学研究所、公共政治理论课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27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湖北省中青年理论家培养计划2人。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共党史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1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国家首批获得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也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可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类)、政治学类(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三个专业)本科学生;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12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收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等7个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还招收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思政方向)、农业推广硕士(农村文化建设方向)。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免费师范)【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具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胜任中等学校教学工作,具备教育硕士深造能力。【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业及升学前景】依照国家免费师范生相关政策就业,就业充分,可继续修读教育硕士。二、政治学类(非师范) 学院非师范专业仍按政治学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两年后,根据个人意愿和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可向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哲学、国际政治三个专业分流。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思想道德及政策理论素质,能够从事公务员、行政管理、组织人事、教学研究等工作的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传播学、法学概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概论。【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学选择职业,学生考研方向宽广。 2.哲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哲学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理论教学、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主要课程】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科技哲学、普通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思维方法论等。【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面向中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机构就业;学生升学前景好。 3.国际政治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工作人才,为国际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优质生源。【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战略学、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地区国别政治经济与外交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面向中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机构就业;学生升学前景好。联系电话:027-67865550 网址:http://zzcbxy.ccnu.edu.cn/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社会工作专业(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与咨询、社工督导与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社工实务、社工督导、社会管理与服务、社会政策研究等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主要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区概论、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发展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社会福利制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生物心理学概论、人类服务结构、人际沟通技巧、生命发展论、英语语言和健康沟通、人类行为、儿童福利学、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发展论、人类服务过程、康复辅导、社区服务实践准备、个人及家庭心理咨询、当代老龄化、家庭暴力社会工作、发展实践与领导力、社区服务实践准备、澳大利亚土著文化鉴赏。【就业前景】本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社工实务能力的高级社工专业人才。学生通过本项目可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两校的本科文凭,其学历文凭在世界各国均获认可。本项目毕业生可直接或加修课程后获得澳大利亚社会工作从业资格证,可在世界各国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24年华中大学生物系,1953年成立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1995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学生能力培养,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形成了培养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并与美、英、法、德、日、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的学术组织及科研机构建立有合作研究与交流关系。生命科学学院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交叉培养班”(与化学学院合办),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获得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立项,并获批教育部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立项。我院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环境科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植物学和动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还可招收培养农药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建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学科、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业教师81人,教授31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桂苑名师等10多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具有国(境)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者达到80%以上。学院办学环境不断优化,获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十多门,建有国家级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为7000多万元,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0多台(套),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毛细管电泳仪、膜片钳、近红外扫描成像系统、荧光定量PCR仪、高通量测序仪等一批先进的生物仪器设备,搭建了优良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重要支撑。并将真实模式与虚拟模式相结合,开创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