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院系设置

2022-05-27 13:57发布

文学院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4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文秘2个专科专业。现有本专科学生1173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26人,博士19人,博士后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山东省第一批签约艺术评论家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另有10余名“双一流大学”教授、博导和著名企业、行业专家为我院兼职教师和特聘教授。建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试点专业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应用型专业建设群1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校级品牌专业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省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等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0余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近百篇;获得省社科成果奖4项、地厅级奖励50余项。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和行政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任课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助教6人;博士8人、硕士12人。省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3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6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和项目20余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骨干带头学科1个。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日语、世界语3个本科专业和英语教育、旅游英语、商务英语3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现有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5人,有境外留学或游学经历者17人,常年聘用外教5-10人。 近5年来,教师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等7部,取得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5项,获得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项。我院是中国教育语言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金融工程、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5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数学教育,已构建形成“基于数学,面向应用”的专业群,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学校首批建设的两个品牌专业之一,“数学教育”专业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教师43人,专业教师3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2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枣庄市优秀教师、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3人,“数学方法论”教学团队是学校第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现承担校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学院一直秉承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我院首批“品牌专业”。承担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现又获批校级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科研团队为校级首批科研创新团队。课程建设获批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质课程4门,校级双语课程2门,鼓励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先后完成国家、省、市、院级科研课题50余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方法论教学法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国内专家同行的一致肯定。承担省部级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面上项目一项、青年项目三项,天元基金一项)。全院教师共出版著作、教材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近150篇;获得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市、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0多项,在“数学方法论”、“图论”、 “计算数学”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和物理教育、应用电子技术、老年服务管理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共11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共53人,特聘院士1人,泰山产业领导人才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6人,双师型14人。拥有实验仪器设备4100多套(件),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3400平方米;建有电工电子技术、普通物理、高频电子线路、EDA、DSP、单片机、传感器、新能源技术等教学实验室,以及微纳技术、光纤激光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等研发实验室。设有通信教研室、光电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电子信息教研室、创新创业教研室等八个教研室。我院现有1个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2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科研及教改课题8项、市级科研立项课题29项;获得省级三等奖5项;市级一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11项。机电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1个专科专业,涉及机械、电气两个一级学科,学院在校生1100人,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9人,实验室系列副高3人,特聘教授3人,企业技术骨干13人。学院拥有机械电子工程学校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培育学科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机电工程研究所、枣庄市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枣庄市机电安全工程学会等科研与服务地方机构;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校级特色品牌专业1个,承担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项、山东省及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5项,承担教育部高等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项目1项。机电工程实验中心设有机电一体化仿真实训、工业现场过程控制实训、工业设计、CAD辅助设计、单片机技术、机械设计、机器视觉技术等34个教学科研实验分室;拥有费斯托工具室、金属工艺学、数字柔性制造生产线等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过程控制原理、机械产品光学检测等实验分室;拥有能够承担先进制造综合实训、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训、传统加工技术综合实训、3D打印实训、MES系统实训等教学科研任务工程训练中心1座。机电工程实验中心2017年度“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计划投资1900万元,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自动化及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制造生产过程执行管理实训中心、企业生产运营大数据整合系统、企业统一融合移动业务开发系统、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机器人创新实训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机电工程实验中心面向师生设有AUTODESK认证中心、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中心、CAXC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中心等职业资格认证中心,目前我院实验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办学条件优良。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和矿物加工工程4个本科专业及应用化工技术和化工安全技术2个专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首批“中美双百计划试点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山东省校企共建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近两年,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获得“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项建设”等项目资助,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18人,硕士21人(含在读博士7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枣庄市有突出成绩的中青年专家5人,学校十大教学名师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枣庄市第三届安全专家7人。另外,有特聘教授5人(含国外特聘教授2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1人。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8000 m2,建有功能齐全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分析测试室和创新实验室;拥有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大型精密仪器,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中心实行全面开放,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建有“山东省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危险化学品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近年来,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论文有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授权14项;获批国家和省级课题20余项,各类科研经费总计1100余万元。 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500人。其中生物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群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生物科学专业为枣庄学院A类专业,具有深厚的教育底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学教师和生命科学精英人才。学院现有专职教授4人,兼职教授4人,特聘泰山学者1人,副教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5人,博士19人,在读博士和博士后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院拥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学场所和12000平方的生命科学实验楼,生物学实验室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800元以上仪器设备6222台(件),总价值2425万元,并建有校内生物园地和人工气候室,形成了水生生物学、病毒基因工程、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生物技术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8项、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6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3项、枣庄市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秉承着“物承生命,生生不息,向上向善,求真务实”的生科精神,建院30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生命科学专业人才,毕业生中每年都有100多人考取研究生。2008-2017年,连续十年生科院的考研上线率一直在80%以上,读研的学生遍布“985、211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农业科学院、水产科学院等研究机构。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500人。学院设有食品科学和制药工程2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还聘请了食品与制药领域的产业教师10人;其中硕士学位者7人,博士22人,在读博士2人;教学名师3人。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完备,与生命科学学院共享使用1万多平方的实验楼,实验室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20余个专业实验室,还设有果蔬加工、啤酒果酒发酵、肉食加工、药物制剂等多个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并在校内建有药用植物园一处。拥有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学院重视学科建设,重点支持功能食品、肉制品加工和制药保健品等学科方向,并本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广招志同道合的英才携手发展。坚持科研支撑教学的理念,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近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承担各级教改课题10余项,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精品课程5门、优质课程6门。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4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地理教育2个专科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作风踏实、治学严谨的主要是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高学历、高素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CSSCI等收录2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教材6部,获得省部、市厅级科研奖励20余项。科研立项课题17项,其中自然地理学方向国家级横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目。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含4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给排水、城市给水与污水处理)。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进入中美绿色教育“双百计划”。学院教学硬件设施配套完善,现建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内设力学实验室、绿色建筑材料实验室、水环境生态实验室、水质工程实验室、污水处理厂等26个分室,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等大型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590余万元,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同时设有环境资源与利用研究所、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等科研与服务对外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范,目前已与枣建建设集团、天津天科集团、枣庄市政工程股份公司、枣庄市污水处理厂、枣庄市建筑质检站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实训实习基地。学院拥有一支“懂教学、能研究、会实践”的“校企互通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有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5人,双师型教师9人,聘有台湾勤益科技大学教授宋文沛、山东建筑大学武道吉等5名特聘教授。体育学院体育学院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健美操方向)三个本科专业。现有46名教职工,在校学生500余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已建立一支职称、学历、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层次分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学院教学、训练、实验、图书等硬件设施齐全。室外体育场地63210平方米,生均4.73平方米,室内场地6950平方米,生均0.52平方米。体育学院拥有教学楼一座、综合性体育馆一座、体操馆1384平方米、舞蹈馆344平方米,体育训练馆一座,另外还有标准田径场两块53625平方米、乒乓球场1178平方米、室外篮球场17块、排球场4块、羽毛球场16块、乒乓球场12块、网球场2块、体质测试中心一个、解剖、生理实验室各一个、人体解剖模型和运动生理仪器200多种、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书籍4万多册,中外期刊60多种;此外,并建有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和1所专业实习基地(枣庄市体育运动中心)。设有院级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实验室、学生体质测试中心;设有院级专业图书资料室、教研活动室。音乐与舞蹈学院设有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及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774人。教职员工54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6人,占教师比例98%,具有高级职称18人,钢琴外教1人,外聘教师3人。设有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理论、艺术实践与服务地方、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7个教研室;鲁南音乐研究所、鲁南舞蹈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另有枣庄学院青年爱乐乐团一个,下设合唱团、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管乐团、弦乐团、民族乐团、民族室内乐团、舞蹈团、艺术创作与导演团、播音戏剧团、流行乐团、舞美保障团12个大学生乐团。学院聘请了唐珂、鲍慧荞、王永吉等三十余位学术造诣深厚、富有艺术实践经验的国内外著名艺术教育家为学院特聘、兼职、客座教授。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建设、艺术实践探索、参与艺术赛事、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6月,参加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我院喜获铜奖,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2015年9月,我院师生光荣的承办了全国第三届智力运动会开幕式的节目演出,赢得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好评。2015年10月,在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六届全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技能比赛中荣获团体银奖(在全省60所参赛高校中位居第四名)。2017年,在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8年4月,在山东省第四届青少年才艺展演器乐大赛中喜获5金、3银、6铜的好成绩。2018年11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高教工委、团省委主办的“歌声激荡四十年”活动中,我院共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原创作品奖及一个优秀组织单位奖六项大奖,为山东省获奖数量最多、获奖质量最高、参加盛典节目最多的高校。仅2018年度,我院师生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共获金奖16项、银奖17项、铜奖34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现设有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主办会计)、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网络商务与物流管理外包)等四个本科专业和会计、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设有财务、会计、管理、营销等4个教研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1座,ERP实验室1座,拥有校级智库:枣庄管子经济思想研究院,院级研究机构: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全院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的42人、在读博士5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人、教学名师1人、师德标兵1人、“学生心目中十大优秀教师”2人。近年来,专任教师中获优秀教学奖3人,教学新秀奖3人,教学贡献奖1人,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1人,教学质量奖40余人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人。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教学作为工作重心,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突破,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依据管理学科特点,着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和财政金融部门的联系,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步伐,先后与中国建设银行枣庄分行、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枣庄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山东万事兴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确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基础,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现设有学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两个专科专业,教育学科体系完整,各专业之间相互渗透、理论与技术彼此支撑,充分凸显了大教育背景下文理兼备、学科交叉、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特色。学院共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硕士24人。他们当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先进个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先进个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学院拥有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类学科不断发展,在校友会2016和2017中国大学教育学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157位。学院现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5个教研室,以学前教育为核心的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教育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拥有专业实验室(中心)8个,仪器设备总价值34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实验楼,配套新上学前专业舞蹈房、钢琴琴房、声乐及指挥技巧实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实验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育实验室、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幼儿行为观察室,基础心理学实验室、脑与认知实验室、心理治疗与团辅实验室、箱庭治疗实验室,以及教师教育录播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功能语音室、演播室等30余个实验室;另设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已成为学院服务地方、校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亮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网络工程(物联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测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ava大数据)、网络工程(移动互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网络工程(移动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虚拟现实)等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科专业;下设一个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五个教研室、一个资料室和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校优势专业,网络工程为学校特色专业;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一类实验室;连续两次被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0人。拥有省级学术骨干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各1人, 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环境。有多媒体专用教室11个;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一类实验室,中心包括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云平台、计算机基础、网络协议、网络安全、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网络综合布线、物联网和学生创新创业等26个实验室,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4500余万元。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学院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4个本科专业和美术教育1个专科专业。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外聘教授1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教师33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1人获“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受聘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吴中昊为中国知名平面设计师,知名策展人,中国文化部文化创意创业人才,2015文化部全国创意创业人才扶持计划"中国优秀青年设计师",ICOGRADA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美国平面设计师协会AIGA会员,荣获第十三届“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青年百榜称号,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ICOGRADA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立50周年英国设计展唯一邀请华人设计师,设计作品曾荣获美国《Graphic》国际设计年鉴/铂金全场大奖(最高荣誉2015),德国莱比锡国际海报节全场大奖 (2012)等各类国际奖项200余项,指导学生虏获国际比赛奖项,受邀担任第十三届莫斯科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等20多个国际重大赛事评委。传媒学院学院现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015人。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分布在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播音与主持、动画技法、动画设计、电视节目制作、专题片创作、数字动画制作技术、影视导演、影视编剧等多个研究领域。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功能完善的网络非编实验室、蒙纳克虚拟演播室、多讯道录制实验室、wacom数字绘画实验室、临摹拷贝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二维线拍实验室等。学院先后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凤凰卫视教育集团签署了合作办学共建专业的协议,是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初等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创建于2012年8月,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办学理念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49 年、在鲁南享有盛誉的枣庄师范学校,该校积有数十年培养幼师人才的宝贵经验。初等教育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1人。学院目前拥有教学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建有钢琴房、数码钢琴房、音乐教室、舞蹈房、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育教学场所,教育教学和管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合理,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