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医学院-院系设置

2022-06-06 05:54发布

◆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系溯源于195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二级教学部门。现开设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三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发展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系部下设办公室、学生科2个行政管理科室,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眼耳鼻喉科学7个教研室,同时设立党总支、团总支、学生会3个党团及学生组织。现有在校生约4000人。临床医学系现有教学与学科建设团队4个,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诊断学》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诊断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拥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先后荣获省级、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多次在西北医学教育联盟、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50余篇,获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教材百余部;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多次获奖,多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投资2000余万元筹建临床教学实训中心,面积约3500平方。设有内科学实训室、外科学实训室、妇产科学实训室、儿科学实训室等7个实训室,承担相应学科的基本技能实训,并协同附属医院承担临床教学。为促进医学生临床思维养成,目前正筹建临床医学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临床思维训练中心、OSCE考试中心。临床医学系秉承“养德崇医 见贤思齐”校训,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组织学生多次参与支农、支教、义诊、献爱心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系成立“医苑文学社”“国学社”“武术队”“舞蹈队”等9个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中国学知识大赛、校园武术交流大会、新年文艺晚会均为学院精品文化品牌,深受学生欢迎。近五年,我系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7%,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公认和好评,部分学生已成为所在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人才培养质量良好。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临床医学系全体教职员工将满怀激情,勤奋工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共创甘肃医学院的辉煌明天!◆护理系护理系创办于1958年,是学院规模最大的系部之一,是陇东地区最早开办护理教育的单位,迄今已有6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护理系设有护理学、助产学两个本科专业及护理、助产两个专科专业,迄今已培养了近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在为我省医疗卫生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毕业生辐射周边、遍布全国。护理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护理学专业先后被评为甘肃省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省级教学团队、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等,2016年《基础护理学》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获批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护理系现有教职工94人。教学队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到33%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8.4%。实验技术队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100%。护理系现有54个教学班,2446名学生,其中本科1556人。系下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3个行政科室,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人文护理学四个教研室和基础护理、临床护理两个教学团队,同时设立党总支、团总支、学生会3个党团及学生组织。近三年主持各级教改课题34项,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2项,申请国家专利36项,发表论文237篇,出版教材及专著73部。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基础护理学实验室、临床护理学实验室、人文护理学实验室等八个实验教学平台;配置了护理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综合急救模拟人、网络化检体诊断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护理模拟病房有64张床位用于实训操作,每个实验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实验室占地面积5039平方米。拥有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构成的实践教学基地25所。2019届毕业生,校内课程通过率达97.4%以上,计算机二级通过率7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就业率达到95.63%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多重艰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调整、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以及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我们定当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秉持优良传统,破解发展难题、改革创新,力争用最新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医药系中医药系设立于2006年,下设中药学、中医基础、中医临床3个教研室,设有皇甫谧陇药研究院、中医药养生文化研究会、陇东中草药组培工作室。设有党支部、团总支,现有在校生4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6人,行政管理和专职辅导员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5,博士1人,硕士8人。“双师型”教师10人,其中1名教师获“甘肃省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名教师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1名教师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名教师荣获“平凉市突出贡献人才”, 1名教师荣获“平凉市劳模”, 1名教师荣获“平凉市优秀教师”。中医药系2020年荣获“甘肃省中医药先进集体”。中医药系现设有中药学本科专业和中药学专科专业。有校级精品课程为《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以中医学团队为主,承担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考试基地工作;以中药学团队为主,承担平凉市中药调剂员考试基地工作。中医药系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2项,市级课题25项,参编教材7部,专著2部。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获奖作品10余件。中药教学团队先后承担“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3项、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1项。2016年中药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8年、2019年中药学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两次荣获二等奖。中医药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办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和社会用人机制的变化,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办学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和技能的要求,积极开展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的合作办学,使我校的中药学教育成为特色专业,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中医药系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切实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已与本省市及新疆、广东等全国多家制药企业、医院、药检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学及人才培养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药学系2006年甘肃医学院设立中医药系,下设药学教研室,药学专科开始招生。2009年设立中药学教研室,2015年设立药剂学教研室和药分药化教研室,药学本科开始招生,2017年药学专升本开始招生。2019年1月药学系成立,设立药剂学教研室、药分药化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临床药学教研室(设在附属医院)。药理学教研室设在基础医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和有机化学教研室设在公共课教学部,承担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药学专业拥有一支富有朝气的教学队伍,任课教师4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讲师21人。硕士研究生1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1人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获得平凉市优秀教师,30多人次获得学院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论文4篇,国家级以上50多篇,专著4部。参编教材30部,其中国家级教材15部。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3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1项,专利5项。初步建设成《分析化学》、《生药学》、《药物分析》、《药用植物学》4门校级精品课程,与兰州大学共享《药物分析》慕课。通过资源整合,组建了1000多平方米药学实验中心,有药剂学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生药学实验室和200平方米的中药标本馆,拥有一批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809人,其中本科生584人,专升本87人,专科生138人,2020年国家硕士研究生招录考试我系上线21人。◆皇甫谧针灸学院皇甫故里,针灸圣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深度挖掘皇甫谧针灸学术思想,使中医药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2019年12月底,学院在原中医药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皇甫谧针灸学院。皇甫谧针灸学院下设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学2个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15名,外聘教师2人,实验员1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硕士以上学历6人(包括博士1人), “双师型”教师15人。其中1名教师为“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名中医”、“平凉市领军人才”,1名教师为“省级优秀教师”,1名教师为省级推拿“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现有在校本科、专科生446人。皇甫谧针灸学院共设有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技术2个专科专业。由康复医学教学团队指导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参加甘肃省康复技能大赛,荣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的2017、2018年度全国康复技能大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601级学生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针灸推拿教学团队2017年承担了甘肃省盲人定向行走培训项目,甘肃医学院被甘肃省康复医学会评为先进单位,5名教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获奖作品10余件,2019年由针灸推拿学教研室教师指导,针灸推拿技术专业1601级学生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皇甫谧针灸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5项,市级课题17项,参编教材5部,专著1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学科特点,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促进科教融合,注重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任课教师采用组织进修学习、外出参观,进入临床、培训等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大力建设实训实习基地,购置大型实训设备,加强实训课的教学,体现皇甫谧针灸医学的特色,为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办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办学思路,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和技能的要求,积极开展与医疗机构合作办学,使我院的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成为特色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皇甫谧针灸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切实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已与本省市及天津、四川、云南、新疆等全国多家医院、医学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学及人才培养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皇甫谧针灸学院欢迎您求学问道,共创针灸事业美好未来。◆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成立于2018年11月,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基础教学部。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二级教学管理部门。下设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检验、机能学共10个教研室和1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承担6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共计39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础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实验人员1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硕士研究生20人; 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人;双师型教师26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7人;一级学科带头人1人,二级学科带头人6人,专业带头人2人。部门始终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理念,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的宗旨,加强课程及专业建设,近些年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完成了《病理学》、《医学遗传学》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近年来,有10人次在省级教学竞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近66人次在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9次获校级教学竞赛团体一等奖。29名教师获评高级职称,2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近五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57篇,50余人次主、参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发行的全国规划教材及专著87部。地厅级获奖科研39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36项;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8项,三等奖28余项,37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持完成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1项。教师中,先后有4人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园丁奖”等省部级奖励;3人次分别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平凉市“第三批优秀科技人才”和平凉市“222人才工程”;16人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师德标兵”、“甘肃省五一巾帼奖”等地厅级奖励。14人为中华医学会会员;3人担任各级各类学术刊物的编委、理事;7人先后兼任平凉市中级职称评审会委员;1人兼任平凉市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病理教研室还长期承担了对外临床病理检验工作,社会声誉良好。◆公共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是甘肃医学院下设的二级教学管理部门,成立于2009年,下设英语、体育、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心理、汉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共10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公共课、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参与学校的专业基础教育、文化素质拓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为学生专业学习储备“必须、实用、够用”的公共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公共课教学部现有教师6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36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历2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4%;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4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7%。公共课教学部针对本科共开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等15门公共课程,开设大学语文、国学经典、公共音乐、公共美术等9门选修课程;针对专科开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医用高等数学、基础化学等12门公共课程,开设影视欣赏、论语导读、国际拼音英语速成法等10门选修课程。公共课教学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团队精神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了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友爱、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公共课教学部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自升本以来,共计发表SCI、国家级、省级以上论文200余篇;获得市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完成省级以上结项课题18项;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主编或参编教材40余部。公共课教学部多次荣获“年度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在甘肃省第四届大运会中,获得了3金4银3铜的骄人成绩;多名老师在省级、校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奖励,为学校及部门争得了荣誉。公共课教学部全体教师将在学院党政领导下,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医学院校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8年11月,是承担全校专科、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独立教学单位。学院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形势政策6门课程的授课任务。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5个教研室。学院始终按照建设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目标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思政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师德好、素质高的要求,打造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兼职教师4人。专职教师中高教管理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讲师14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学历9人。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在本科教学方面,理论教学上深化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授,突出深层次理论的传授。在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基础上,坚定并提高大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和能力。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逐步引入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完备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专科教学工作方面,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院建立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当好学生引路人根本任务,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注重价值引领、铸魂育人。学院坚持“政治立院、思想建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特色办院”的发展理念,以建成拥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发展目标,切实发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宣传普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示范高地、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宣传领地、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培养的特色基地和锻造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孵化园地。◆信息中心甘肃医学院信息中心成立于2003年,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做好学校基础网络“扩容提速”服务;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与服务,做好各类教育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同建设信息化业务系统;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研判等工作,为校园安全稳定提供保障。学院校园网拥有6公里校区光缆,连接校内所有楼宇。校园网出口总带宽2G,建成10G校区互联核心网络和1G到桌面的骨干网,部署了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办公区、教学区等公共区域全覆盖。中心建有现代化的主控机房。提供7×24小时网络监控咨询服务,提供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上网、VPN、虚拟服务器、网络安全防护等网络服务。信息中心还为全校网络用户提供了多种校园信息化服务,主要包括:OA系统,邮件系统、FTP服务、视频点播、精品课程、校外VPN访问、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校园卡平台、知识资源中心等。建设各类校内网站200余个,提供教学、教务、科研、校务、新闻、学生社团等多种应用功能和资源服务。信息中心下设计算机教研室,承担全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医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等6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硕士学历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0%。全体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科研学术研究,编写本校自用计算机教材5部,发表省级、国家级论文80余篇,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20项,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信息中心教职工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注重更新补充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程建设需求,全体员工将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使教学、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信息中心拥有6间公共机房,教学用计算机500台,供全校计算机课程使用;多功能录播室1间,用于精品课程、微课程等视频课程的录制工作。近年来,信息中心始终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信息化、服务于科研、服务于管理、服务于社会”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我校综合竞争力,为创建一流大学贡献力量。◆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继续教育的综合管理部门,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和管理,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卫生健康职业鉴定培训机构、甘肃省卫生健康职业岗位能力水平评价考试培训机构。学院下设综合科、教务科、学生科及培训中心四个科室,现有专职管理人员10人、兼职管理人员23人。学历教育主要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种类型,开设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专升本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医学影像技术5个高起专专业,与省内外知名院校联办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5个专业。学院设有13个教学站(点),现有在籍学生3100多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主要依托学校办学资源,开展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先后组织承办了全省乡村医生进修培训项目、全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项目、平凉市全科医生转岗等50多期省市两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学员近8000人;开展健康管理师、口腔修复体制作工、心理健康咨询师等国家卫生健康职业工种的考前培训工作。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遵循“立足甘肃、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服务民生”的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走“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严谨治学,为西部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人才,办学影响力逐年提升,学院两次被省自考委评为甘肃省社会助学工作优秀单位,多次被学校评为年度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学院将以增加人民健康为己任,积极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需要,培育新医科人才,把医学继续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