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中学推荐:常熟中学

2020-06-18 11:09发布

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移址常熟,更名为江苏省立常熟中学。1953年定为江苏省常熟中学。1990年通过年教委验收,确认为首批合格重点高中。1998年,学校搬迁至现址。2000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设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现有专任教师21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超90%,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市级以上骨干超60%。校园面积25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装备先进。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科竞赛成绩喜人,素质教育成就显着。自苏州市设立“李政道奖学金”以来,共有19名学生获苏州市蔡学飞,杨清嘉分获高考2001年省理科,2008年省文科第一名;钱尧,季心宇,熊家颐,金滢分获高考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在第4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龚宗平夺得金牌第一名;在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周易获第25届化学金牌,殷裔安获第27届数学金牌,钱天一获第27届化学银牌,金滢获第29届数学银牌。

  学校打造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两大特色,省级课程基地-“虞山文化课程基地”的建立,以课程丰富内涵,以基地拓展课堂,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学校的学校辩论队,晴川文学社,合唱团,各类运动队在众多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化品位。多样性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设立国际教育部,开设全球认可的GAC国际大学预科课程,三届毕业生全部被海外知名大学录取,其中30%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50位的一流大学录取。为开阔学生国际视野,自2012年以来,先后组织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国修学旅行。201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北墨布中学缔结友好学校,为两校学生建造一个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平台。

  76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教育传统。已经毕业的近5万名学生很多已成为各界才俊,17位院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江苏省常熟中学正向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辟完善教育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简介

江苏省常熟中学

江苏省常熟高级中学原名江苏省常熟中学,1938年成立于重庆合川。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该校于1946年迁至常熟,后更名为江苏省常熟中学。现在的名称是1953年的名称。1990年,江苏省教委确认它是第一批合格的重点高中之一。1998年,学校搬迁到现在的位置。2000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提名为国家级示范高级中学。2004年,学校被提名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学校有48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在210名专职教师中,有90%是中高级职称持有者,60%以上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著名教师,各学科科学研究的领跑者和教学专家。校园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布局合理。

学校坚持“优先发展学生,适应所有学生需求”的教育理念。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主题比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素质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自“李正道奖学金”在苏州市设立以来,我们的19名学生就获得了此类奖项。蔡学飞和杨庆佳分别在2001年的高考理科学生和2008年的高考文科学生中获得第一名。钱瑶,纪新宇,熊家宜和金颖分别在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苏州市高考中分别获得文科生和理科学生的第一名。龚宗平在第4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周毅在第25届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尹以安在第27届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钱天一在第二十七届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金颖在第29届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钱天一在第二十七届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金颖在第29届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钱天一在第二十七届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金颖在第29届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

 建立了省级课程基地“玉山文化课程基地”,丰富了课程内涵,扩大了课堂空间,将进一步激发师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校的文化素养。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活动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各种比赛中,学校辩论队,秦川文学俱乐部,合唱团和体育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已建立了国际教育系,并提供了GAC基础课程。三年中的所有毕业生都已被国外著名大学录取,其中30%在美国一流大学中名列前50位。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自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和美国进行考察学习。2013年,我们学校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Mirboo North Secondary College成为友好学校,从而建立了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平台改善两所学校的学生。

在过去的76年中,学校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并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传统。它的毕业生人数超过50,000,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才能。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7名院士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学校面向未来,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努力开辟一条成功的教育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