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地理必会知识点之我国的气候(十六) 收藏吧

2020-06-27 23:41发布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亚热带 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4个干湿地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

  (1)7;78;45678;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