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 (6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小题1...

2023-06-20 17:04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 (6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题1:本诗的作者是       ,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 (2分)
小题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          ,紧接着的四句写         。(2分)
小题3:说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景的妙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削发为女汉
1楼-- · 2023-06-20 17:22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曹操    观 (2分)
小题1:实景   虚景    (2分)
小题1:运用夸张手法,借助奇特想象,创造出一个宏伟的意境,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2分)
解题思路
小题1:《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点评:这是道综合题。解答此类题目,除了平时要加强对文学常识知识的整理和记忆以外,关键是要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对题目进行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上八句时诗人登临碣石所见的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这四句 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是虚景。
点评:点评:诗词鉴赏在近年的语文中考中逐渐走俏,成为文学鉴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对这一题型进行深入探讨,掌握诗词鉴赏的方向和角度,对学生的审美培养有很大的益处。
小题1:试题分析:《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