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10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2023-06-02 04:06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的文段。(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弗敢加也,必以B.何
大义于天下不物喜
C.肉食者D.牺牲玉帛,弗敢
先帝不以臣卑                            万钟于我何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主动为保家卫国出力的行为十分不满,嘲讽他不自量力。
B.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D.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小题3:把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条回答
蒙面行者
1楼-- · 2023-06-02 04:28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够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来进行判断。
解题思路
小题1:
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的项先行排除,A.实情/伸张    B.凭借/因为   D.虚报/益处,故选C,“鄙”皆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了解文章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A表述错误,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保家卫国而出力的行为是十分不解而非十分“不满”,且对其也无“嘲讽”之意。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狱”“虽”“察”“情”,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