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2023-06-01 20:16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出: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之谓失其本心。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小题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1条回答
流浪的狼
1楼-- · 2023-06-01 20:25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1何加:有什么好处。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3被:同“披”,披着,穿着    ○4出:发放  (每空1分,共4分)
小题2: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2分)(2)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2分)
小题3: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2分)
小题4: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2分)
解题思路
小题1: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是“被”通假“披”,“得”通假“德”,并且是形容词动用。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谓”“本心”“贤”,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文意,了解作者在本文所表达的主要思想结合句子理解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此句,从如何“得民心”角度理解即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