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023-05-31 00:32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有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洫:田间的水道。⑤甫: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⑴余幼时即学(   )  ⑵为所擒(   )
⑶ 自谓可兵十万(   ) ⑷有土寇(   )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是人多以书假余
B.以人多以书假余由抑郁不自得
C.言和色夷足肤皲裂不知
D.非天质卑弗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指笔录,计日以还。
                                                                     
⑵有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⑶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4:内容理解(4分)
①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 
②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宋濂和刘羽冲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1条回答
精灵巫婆
1楼-- · 2023-05-31 00:52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喜欢,爱好,特别爱好   差点儿     率领(带领)  适逢(正遇上)(恰好)
小题2:B
小题3:①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②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③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欺骗我吗?”
小题4:①抄书,治水失败②宋濂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涯中非常艰苦和勤奋,表现了他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奋的学习精神。刘羽冲是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合实际的人,他潜心研究古代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的运用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解题思路

小题1:(1)“嗜”的古今义一样,意思为“爱好”。(2)“几”在此的意思为“几乎”,不能理解为“数量词”。(3)“将”在此的意思为“率领”,不能理解为“名词”。(4)“会”在此的意思为“适逢”,不能理解为“开会”等意思。
小题2:A、来  因为。B、这样 这样。C、表并列 表转折。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抄书。所以,选B项。
小题3:(1)“每”是“常常”的意思,“于”是“向”的意思,“笔”是“用笔”,“以”是“相当于而,表修饰”;(2)“经年”是“一年”的意思,“谓”是“认为”的意思;(3)“恒”是“总是”的意思,“语”是“说”的意思,“岂”是“难道”的意思。除了这些关键词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准确性与流畅性。
小题4:甲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围绕借书来抄写来概括,乙文围绕刘羽冲两次失败的经历来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点评:理解课外文言文,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大意,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即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