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

2023-05-31 03:45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4分)
(1)取而疾(    )        (2)与南英辈以时文天下(    )
(3)为文 (    )        (4)无际泰者(    )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小题4:文中“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
1条回答
静候缘来
1楼-- · 2023-05-31 03:56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1)跑(2)闻名(3)代他(指陈际泰)(4)比得上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1分);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1分)
解题思路
小题1:“走,名,其”的意思较为固定,应分别译为“跑、说出、代词”,“”根据语境亦可推断出来,我们在课内文中学到过“不若”,即不如,“若”字则是比得上的意思。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大意,“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大意是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因此,句子停顿应为“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应选B。
点评: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致理解出语句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句内容大意,做出正确的停顿。
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知,“携至田所”的是“《诗经》” “吟咏”的也是《诗经》。理解这两个关键之处,就可得出正确为D。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用文中原句填空”是本题的审题点。我们要在原文中寻找能回答问题的语句,可见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的是“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的是“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点评:首先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在审题的基础上,在文章中从前向后找寻,根据理解把切题的提取出来。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