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2023-05-30 16:33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⑶矣。苟能起,又不艾⑷。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
 ⑴ 卬 ánɡ:高举着头。⑵ 踬 zhì 仆:跌倒。⑶ 病:疲惫。⑷ 艾 yì:停止,悔改。
小题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4分)
持取 (    )         人怜之   (    )
能行 (    )         又持取如 (    )
小题2:选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3分)
A.以厚B.为去C.日思高D.大
小题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3分)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背甚涩     极力不已
C.卬其首负     人或怜
D.困剧不止也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梅格瑞恩
1楼-- · 2023-05-30 16:57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有人同情它,为它拿掉它背上的重负。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
小题5: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解题思路
小题1:
“辄”,古文中有本义为名词“车辄”,有当副词“就”用,本句中为“就”。“或”“苟”是古今异义词,“或”古义为“有的”,“苟”为“如果”。“故”在古文中意思很多,有“原因”“原来、从前”“朋友”“亡故”“所以”“通‘固’”等义,本句中为“从前”。
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字词是古文中常见字词,易于理解。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几个“其”都是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ACD三项都指代人,“他”,B项指代“蝜蝂之背”。
点评:本题有难度,短文不太好懂,学生理解有困难。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中“者”一表示判断一是“的人”的意思;C项中“之”一代“东西”一代“它”( 蝜蝂);D项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B项中“其”都代“蝜蝂”。
点评:本题有难度,短文内容学生不易读懂。学习古文时对字词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三要做到举一反三,学一个词某一个意思,要想到其他的意思,注意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中“或”“怜”都是古今异义,要注意分辨。第二句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魁然”,形容庞大,“名人”指有名字的人,“则”:就;“智”:智力。
点评:第二句翻译有难度,难解字较多。翻译此类难译文言句子,可以借助文章的语境,先推断大概意思,再了解句中字语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5:
试题分析:这篇寓言以物喻人,以人比物,将贪得无厌的人与小虫比较。抓住两段最后一句即可理解寓言。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文的阅读有困难,不容易理解短文的内容。了解寓言的寓言,首先要读懂寓言的故事,注意作者的评价语。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