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

2023-06-01 21:03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行至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这句话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2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此次变法的影响。(3分)
1条回答
花心筒
1楼-- · 2023-06-01 21:27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商鞅(或卫鞅、公孙鞅)。(2分)不守旧,勇于创新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分) 法家。(2分)
(2)秦孝公。(2分) 奖励军功;奖励生产。(2分+2分)
(3)经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3分)
解题思路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认为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体现了商鞅不守旧,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诸子百家中法家主张改革的思想。
第(2)问,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材料中的“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说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奖励生产。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影响的准确识记,以及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经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