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

2023-05-29 08:41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口技》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友挟(邀请,偕同)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剥声,历历不爽(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满寂然(               )     (2)闻父呼其子曰(       )
小题2: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虞初续志•郭猫儿》)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2)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译文:                                                                  
小题4:请用简明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4分)
【甲】:                                                                   
【乙】:                                                                   
小题5: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点(2分)
【甲】将                     相结合,从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表现文章内容。
【乙】文则以            描写为主表现文章内容。
1条回答
inic
1楼-- · 2023-05-29 08:56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1) “坐”通“座”。这里指座位上的人。(2)不久。    
小题2:A
小题3:(1)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2)过了一会儿,很多只鸡(被惊吓得)乱叫,他们的种种声音各有区别
小题4:【甲】: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乙】:表演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猪肉的过程。
小题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
解题思路
小题1:
注意词义的变化,“坐”有两次活用,一是通假,当“座”用,二是代指,“座”指“座位上的人”。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对内容熟悉。古文中很多字词有变用,如通假和其它的活用,学习古文时,要辨析字词的活用特点,注意理解,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A句与例句的“于”意思相同,意为“在”。B项中“于”意为“对”,C项中“于”无具体含义,D项中“于”意为“为”。
点评:本题不难,几句文言皆出自学生所学课文,学生熟悉。古文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将多义词的多义归纳记忆,注意辨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所”,第一个是所字结构“所……的”,将动词变成名词性,第二个“所”无义。此句中“有”,第一个是名词性的,意为“有的声音”,第二个是动词“有”。第二句,“少”是多义词,另有“年少”,本句指时间状态,“不一会儿”,“种种”是“各种各样”,“有别”,指“声音不同”。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翻译。翻译古文句子,要注意字词义的变化,有的不是用字词的本义,要根据句子来判断字词的含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概括的是“口技者”表演的内容,而不是“口技者在表演”,根据两短文中“口技者”表演出的人物事件来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两文内容浅显易读,概括文章,要根据其不同的内容采用不能的方法来概括,故事性的,概括出主要情节,突出结果即可,写人的,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行为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甲文不仅写了口技者的表演,还写了听众的反应,乙文只写了口技者的表演,所以甲文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而乙文只是正面描写。
点评:本题不难,两文写法的不同很明显。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使文章内容丰富曲折而生动,避免了平铺直叙的生硬,要体会和学习这种写法。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