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

2023-06-01 13:35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2分)商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3)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
(4)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2分)
1条回答
颜家
1楼-- · 2023-06-01 13:59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主张按现实需要改变传统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秦孝公。
(2)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地主阶级
(3)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5)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解题思路
(1)阅读材料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商鞅认为世道不同、法律也不一样,并以商汤和武王为例,极力主张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最后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实行变法改革。
变法目的可以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来考虑。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使大量土地被开垦出来,奴隶主将新开垦的土地租种给奴隶,这样就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变法改革。商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实施变法运动。
农业方面的措施,可以从土地、种植、生产等方面去思考。
秦国之所以能灭六国、之为它比六国要强大,而秦国的强大和商鞅变法有直接的关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本小题属于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民心民意,可以从这方面去思考,当然也以从商鞅本人具有开创精神等角度去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该知识点是个重点内容、也是常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