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14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023-05-31 22:38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文言文比较阅读(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小题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逐齐师(              )   ②公问其(             )
③望其旗(              )  ④公输盘(       )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2分)
①例句:既,公问其故 A.己奉公  B.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械    A.民请命  B.下不例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
小题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1条回答
夏雪
1楼-- · 2023-05-31 22:52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1:(1)①于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诎”同“屈”,理屈(2)①B  ②B
小题1:(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怕的是有埋伏。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小题1:示例:从《公输》一文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侵略的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曹刿论战》一文的结局看,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同时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战机。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现实。
解题思路
小题1:文言文的句读知识要有所了解,要学会节奏划分。
小题1:(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2)“克”均为战胜;“为”均为作为。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半开放题。选择哪一种都可以,只要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