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2023-05-28 23:18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本文选自《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文中“寡人”是          ;“布衣”是指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
小题2:疏通字词:我能解释出句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2分)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免冠徒跣                    
③休祲降于天                        ④天下缟素                     
小题3:请用“|”为下句划出停顿。(1分)
①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小题4: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2)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写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事迹。(30字左右)(2分)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神秘天蝎
1楼-- · 2023-05-28 23:27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战国策·魏策》 帝王的谦称 平民 借代
小题1:①盛怒的样子;②赤着脚;③吉凶的征兆;④穿丧服。
小题1:①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小题1: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流五步远,天下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小题1: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小题1: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小题1:如“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
解题思路 小题1:考查文学常识即文化常识。《战国策·魏策》 帝王的谦称 平民 借代(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这里代指百姓)。
小题2:考查文言实词。①盛怒的样子;②赤着脚;③吉凶的征兆;④穿丧服,名词作动词。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小题4: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伏:使动用法,使、、、、、、倒下;流:使动用法,使、、、、、、流。(各一分)
小题5:秦王的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所以此时是“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小题6: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从人物语言去分析)
小题7:考查知识的积累。要抓住“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去考虑。“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