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

2023-05-28 17:50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A.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B.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
C.便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3.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夜血缘
1楼-- · 2023-05-28 17:53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1.A.整齐的样子。
  B.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C.通“邀”,邀请。
  D.妻子与子女。
2.C
3.(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2)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4.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