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2023-05-27 09:19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革非不坚利也   兵:___________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
③足        兵:___________
④民之矣      信: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爱情兽
1楼-- · 2023-05-27 09:21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1.①兵器 ②限制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
2.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意对即可)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联系。“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