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2023-05-24 11:18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予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予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4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A、人不知而不(  )
B、吾日三吾身(  )
C、与朋友交而不乎(  )
D、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
2、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习之(按时) 不可以不弘毅(士兵)
B、学而不思则(迷惑) 思而不学则(危险)
C、不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经)
D、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亦说乎:通(  )
诲女知之乎:通(  )
是知也:通(  )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则语录中含有好几条成语,你能找出其中的两个写在下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祁小贝R燕鸣
1楼-- · 2023-05-24 11:29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1、A、愠:发怒,生气
   B、省:反省
   C、信:真诚,诚实
   D、凋:凋谢
2、D   
3、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
   个人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6、“略”。
7、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等。
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