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天地之中,后有中岳嵩山①2010年,“嵩山历史建筑群” 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名字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天地之中”的概念体现了以“中”为尊...

2023-05-17 03:49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先有天地之中,后有中岳嵩山
①2010年,“嵩山历史建筑群” 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名字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天地之中”的概念体现了以“中”为尊的宇宙观,浓缩了嵩山的文武、天地、三教之交融的文明内涵,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绝佳体现。
②嵩山的核心是少林寺、中岳庙,而要真正理解“天地之中”,游览之路必须从登封市东南方向的告成镇开始。这里坐落着唐代仿照旧制建立的“周公测景台”以及元代观星台。根据古代的政治统治传统,国之中央对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周朝建立后,不仅迁都更靠近“中”的洛阳,还要“求地中”。当时人们认为,太阳在夏至正午时的影子为一尺五寸之地便为地中,周公便在洛阳周边寻找这样的地方,在告成镇(当时名为阳城)建立测景台。测景台以圭表为主要结构,台座为“圭”,台柱为“表”,表高合当时的八尺,表北端距圭的北边缘为一尺五。果然,在夏至正午之时,影长准确定格在一尺五寸。这里便是“地中”了。
③如果说周公测地中是政治使然,那么元朝郭守敬在此建立的观星台,则体现了古代科技进步的杰出成就。位于测景台北侧的观星台是一个放大版的圭表,整体建筑由青砖石构造,覆斗式的台身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表,而台下类似长堤的构造则为伸长的圭。圭表的扩大极大地增加了观测的准确度,根据这样的设计,郭守敬取得了精准的测量结果,并以此撰写出举世闻名的《授时历》。郭守敬测定的一个回归年与今天现代科学测定的一个回归年只相差26秒,比起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
④位于天地中的观星台,像一个巨大的磁铁一样,将散落在嵩山脚下的各类古代建筑集中起来。据登封当地的文物工作者介绍,在概念上“天地之中”与“中岳”嵩山有先后之分,先有天地之中,后有中岳嵩山。按此逻辑,中岳山麓的诸多建筑,也都因此具有了“中”的含义,蕴藏着极强的创造力如传承性。其中能够配得上世界遗产封号的,有8处11项,都是建筑上的独一无二之作。
⑤除了观星台之外,最让人震撼的是嵩岳寺塔和少林寺塔林。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年间,既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世间罕见的正十二边形密檐式砖塔。塔的细部雕饰既有印度式样的门相,又在整体上具有中国式重楼的构造特征,体现了佛教在进入中国早期之时的意象与影响。与嵩岳寺塔相呼应,少林寺的塔林以墓塔的多样性而闻名于世。这里汇聚了自唐代以来的历代佛教僧众生前身后的成就与影响。塔林里既包含少林寺历代高僧之墓塔,也有集体供奉过世僧众的普通塔。共计230多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个古塔建筑群,精尖的浮雕、书法比比皆是,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艺术记录宝库。
⑥8处11项建筑遗存中,汉代三解、会善寺都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而嵩阳书院、少林寺则与中岳庙共同构成了“天地之中”的儒、释、道三教的交融。从旅游角度来说,“天地之中”是一个颇具诗意的旅游胜地。别忘了,建筑的背后便是以“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而著称的嵩山。                          (节选自2012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题1:第①段“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绝佳体现”一句中,语序是不能调换的,请谈谈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在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1)当时人们认为,太阳在夏至正午时的影子为一尺五寸之地便为地中。
                                                                    
(2)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年间,既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世间罕见的正十二边形密檐式砖塔。
                                                                              
小题4:“天地之中”是一个颇具诗意的旅游胜地,请根据文章内容,选取其中一个景点,写一则简短的导游词。(3分)
1条回答
盖世英雄
1楼-- · 2023-05-17 03:51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这一句对应了上文的“嵩山的文武、天地、三教之交融的文明内涵”; (1分)更是引出下文的总括句,下文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说明与介绍,就是按照“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顺序展开的。(2分) 
小题2:列数据。(1分)用数据直观地说明了郭守敬测量结果的精准与领先,(1分)突出了古代科技之进步。 
作比较。(1分)把元朝郭守敬测量的结果与今天现代科学测定的结果及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进行比较,表现出郭守敬测量技术的精准与领先,(1分)突出了古代科技之进步。 
(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合在一起说也可,共4分) 
小题3:(1)“当时”一词从时间范围上加以限制,(1分)说明人们对“地中”的看法不是一直如此,这里提到的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看法而已。这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性。(2分) 
(2)“现存” 一词从时间范围上加以限制,(1分)说明我国还有年代更早的古砖塔,只是现在已不存在了,嵩岳寺塔是现在还保存着的最古老的砖塔。这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性。(2分)
小题4:只要写出其中任何一个景点,生动地进行介绍即可。(只抄原文得1分,共3分)
解题思路
小题1:“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绝佳体现”一句与上句“浓缩了嵩山的文武、天地、三教之交融的文明内涵”相照应,同时,下文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说明与介绍,就是按照“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顺序展开的”,所以,它们的语序不能调换。
点评:“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绝佳体现”一句的语序不是随意安排的,作者下文的内容的展开都是按照这句的顺序来写的。阅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作者这样安排语序的原因。
小题2:试题分析:“郭守敬测定的一个回归年与今天现代科学测定的一个回归年只相差26秒,比起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准确而直观地说明了郭守敬测量结果的精准与领先,突出了古代科技之进步。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引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1)“当时人们认为,太阳在夏至正午时的影子为一尺五寸之地便为地中”一句中的“当时”表示一种时间上的限制,说明人们对“地中”的看法并不是一直如此,这里提到的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看法而已。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年间,既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世间罕见的正十二边形密檐式砖塔”,“现存”一词表示一种时间上的限制,我国还有年代更早的古砖塔,只是现在已流失,不存在了,嵩岳寺塔是现在还保存着的最古老的砖塔。这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性。
点评:文章中有些关键性的词句,如“大概”、“大约”、“可能”、“据说”等正是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小题4:试题分析:写导游词,要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天地之中”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另外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介绍清楚各个景点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点评: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习惯用语分为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