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

2023-05-18 12:48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小题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1分)A.石阶     B.平台     C.祭殿
小题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2分)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2分)
___ ____如___ _____ ___ _____似___  _____
___ ____犹___ _____ ___ _____若____ ___ _
1条回答
风旋
1楼-- · 2023-05-18 12:59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B         
小题2:通过具体详实的数据,说明中山陵巍峨、高大的特点。
小题3:工笔长卷: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
泼墨山水: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
小题4:方山如屏 秦淮似带 城犹潜蛇 山若伏鳖
解题思路
小题1:从“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这一句中不难看出:本段重点说明的是:平台
点评:通读选段,分析题目中几个备选项,从中选出切题的选项。
小题2:试题分析:选段主要介绍的是“平台”,“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运用这些数据说明“平台”很宽、很高,从而说明中山陵巍峨、高大的特点。
点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里的“工笔长卷”应是“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中的前一部分;“泼墨山水”应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中的前一部分。
点评: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所以学会在原文中寻找至关重要,学生应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突破说明文考题。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比喻词“如”“似”“犹”“若”去找比较容易。“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点评:这道题不难。看到题目首先要审题后确定范围,提取时要精读相应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提取出来做答。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