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围绕“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学习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⑴图①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重大作用...

2023-05-16 00:41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请围绕“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学习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⑴图①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重大作用何在?(2分)
⑵图②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如何?(2分)
⑶材料二中的“骞”指谁?(2分)
⑷“骞”初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2分)
⑸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2分)
1条回答
午夜飞行
1楼-- · 2023-05-16 00:51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1分);打击了匈奴的侵略气焰(1分)。
(2)昭君出塞(1分);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1分)。
(3)张骞(2分)。
(4)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
(5)和平友好(1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友好交往(1分)。
解题思路
(1)学生在看历史地图时,一定要注意左下角的图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政府对抗,打击了匈奴的侵略气焰,并使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所示为汉元帝时的昭君出塞,昭君出塞使边疆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对汉匈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中“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可知,材料描述为第一次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4)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采取攻势,为有效的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5)回答此类开放性试题时,一定要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上。前面提到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由此可知,民族之间的交往时战时和,但总体来讲,以和为主。故应为和平友好;目前我们应该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友好交往的民族意识。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