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2023-05-15 01:09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⑴窥谷忘(       )               ⑵流水于舍下(          )
⑶不能记(         )             ⑷手把笔(           )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尽在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飞泉落檐间余将告莅事者(《捕蛇者说》)
C.今故录三泰先奉报幽阴深邃奇(《于园》)
D.封题时 燕雀安知鸿鹄志也哉 (《陈涉世家》)
小题3:翻译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6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分)
(3)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2分)
小题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3分)
(1)甲、乙两文最能概括所描写的山水之景共同特点的一个字是      。(1分)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除此以外,甲文还表达了                           情感;乙文还表达了                           的情感。     
1条回答
我爱华仔
1楼-- · 2023-05-15 01:26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1)同“返”(2)环绕(3)完全、详尽(4)随意
小题1:D(助词,的);
小题1:(1)湍急的河流像箭一般,(1分)凶猛的浪花像奔驰着的马。(1分)。
(2)(我)于是建造草堂一座(1分),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1分)。
(3)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1分),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1分)。
小题1:(1)绝(1分)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2分,甲、乙各答出一点即可,意近即可)。
解题思路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A代词,这/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B介词,在/介词,
对、向 C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