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复克先基。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材料三:20...

2023-05-13 19:49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复克先基。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2003年12月7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
(1)材料一中的“荷夷”指的是什么?本诗的作者是从“荷夷”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你知道他是谁吗?(2分)
(2)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具体指什么事件?后来台湾又是怎样曾经回归祖国的?(4分)
(3)材料三中“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指什么局面?我国政府提出的解决这一局面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分)
(4)结合材料四谈谈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一个?(2分)
1条回答
橘子
1楼-- · 2023-05-13 19:58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荷兰殖民者,郑成功。(2分)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2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归还台湾。(2分)
(3)台湾与祖国长期分离。(1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4)有利因素:《反分裂国家法》的制订;“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同种同源;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等。(任答2点,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不利因素:外来势力的干涉;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等。(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察学生对台湾于祖国大陆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材料一中的“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复克先基。”信息集合所学知识,荷夷指荷兰殖民者,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2)材料二中的“去年今日割台湾”根据所学知识,割台湾指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198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附属岛屿给日本,后来,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3)材料三中的“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根据所学知识,“国之大殇”是指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要求学生回答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一个,根据所学知识,有利因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同宗同源等等,不利因素是台独分子,国际反华势力,有利和不利因素任答一个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能力,该题跨度大,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要有整体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才能解答,历史上的国共合作,合则双赢,分则不利的事实警示着两岸同胞,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现阶段,加强联系,加强合作,是当务之急。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