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

2023-05-11 10:01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材料四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当今世界上有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他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2分) (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2分)
(3)读材料三,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7(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新中国的外交则取得巨大成功,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
1条回答
w11w1y
1楼-- · 2023-05-11 10:21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
(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同情、尊重、民主、平等地对待各国
(3)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综合实力和国际威望的差异外交上是否能够独立自主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学生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可是在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
(2)归纳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求同存异”,可知周恩来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在会上中国本着同情、尊重、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各国,并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使中美两国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
(4)“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执政的是北洋政府;而新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成功或失败的因素是综合实力和国际威望的差异外交上是否能够独立自主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