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根据初中化学已学的物质,请分析下列叙述回答问题:(1)金属X、Y、Z分别是Fe、Al、Cu、Ag中的三种,其中X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X2(SO4)3...

2023-05-12 07:18发布

这道初中化学的题目是:
(6分)根据初中化学已学的物质,请分析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金属X、Y、Z分别是Fe、Al、Cu、Ag中的三种,其中X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X2(SO4)3,而Y、Z不能与稀H2SO4反应,Y能与AgNO3溶液反应,而Z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则X、Y、Z依次为      ,并写出Y能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锈钉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的现象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请写出锈钉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为(写化学式)     
 
(3)现有A、B、C、D、E五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2CO3、HCl、Ca(OH)2、NaCl、CuSO4中的某一种溶液。
【提示】物质间反应的产物溶解性可参考右表。
小资料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OH-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Na+




Ca2+
微溶

微溶
不溶
Cu2+
不溶


不溶
① 首先被鉴别出来的物质E是      
② 将剩余的四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a. 将E分别滴入A、B、C、D中, B、C出现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b. 将A分别加入B、C、D中, C、D没有明显现象, B中有气泡冒出。.
c. 将C分别加入A、B、D中,B白色沉淀,A、D没有明显现象现象。试推断A、B、C、D物质是      
1条回答
潮湿的心
1楼-- · 2023-05-12 07:25
这道初中化学题的正确答案为:
(1)Al、Cu、Ag     Cu+2AgNO3=2Ag+Cu(NO3)2
(2)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铁钉表面有无色气泡逸出
FeCl3、FeCl2(HCl)
(3)①CuSO4
②HCl、Na2CO3、Ca(OH)2、 NaCl
解题思路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Al、Cu、Ag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H>Cu>Ag,结合X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X2(SO4)3,说明X在氢的前面,且生成物中X显+3价,而铁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所以X为铝;Y、Z不能与稀H2SO4反应,说明Y、Z在氢的后面,Y能与AgNO3溶液反应,而Z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Y>Z,故Y为铜,Z为银;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铁锈的成分为氧化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除去铁锈后的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会有气泡冒出;由于盐酸的量未知,反应后不能确定剩余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所以反应后的溶质是FeCl3、FeCl2、可能有HCl;
(3)酸碱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进行物质鉴别时,要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及反应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断。
①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为无色,所以硫酸铜首先被鉴别出来;
②A与B混合有气泡产生,说明A、B为碳酸钠和盐酸中的一种;则C、D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B与C混合能生成白色沉淀,说明B是碳酸钠,C为氢氧化钙,故可推知A为盐酸,D为氯化钠。
点评: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解答,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进行物质推断时,要注意根据物质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现象来进行推断。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