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谜底(15分)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②每次,闻着...

2023-05-08 04:00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餐桌上的谜底(15分)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     (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小题1: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第②段处填      ,理由是                                           
第⑥段处填      ,理由是                                           
小题2:①-②段写 “我”小时候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你创作,用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一下“我”的馋样。
小题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是如何解答的?请品味母亲这种做法的妙处。
小题4:第⑩段写到“我哭了”,请你解读“我”为什么哭呢?
小题5:“餐桌上的谜底”到底是什么?读过全文,请你揭开谜底。
1条回答
男瓜
1楼-- · 2023-05-08 04:28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挪(1分);把那种想吃,又害羞的样子表现了出来,并与前文中的“移动脚步”相应(1分)。支撑(1分);更能突出劳动的艰辛。
小题2:(行动)动作描写。
小题3:妈妈让孩子亲身体验(1分)。她善于教育孩子,不空讲道理,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孩子得到最真切、更珍贵的感受。(2分)
小题4:为妈妈的教育和辛劳而感动;为自己艰辛的付出而感动;为拥有的人生体验而幸福。
小题5:知道了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即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儿子自己寻找。
解题思路
小题1:
联系上下文,并注意“我的心理活动”,可以得知②段处,⑥段处分别填“挪”和“支撑”。
小题2:
试题分析:闻道邻居家的肉香,就去,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然后描写“我”想吃肉时面部表情。
小题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课文可知,妈妈让我去劳动,挣20元钱,然后买肉吃,通过挣钱,我知道了肉的来之不易。然后评价妈妈的做法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此处流泪,是感动的泪,为妈妈的教育感动,为自己能够明白艰辛而感动等。
小题5: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把握文章主旨,会得出,谜底就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