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一夜能走多远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

2023-05-05 13:30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一夜能走多远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皱了一下眉头若有所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的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小题1:文章以“一夜能走多远”为标题有哪些含义?(4分)
小题2:文中加点的语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皱了一下眉头若有所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小题3:“农历五月毒辣辣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种子,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粒种子,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100字左右。(5分)
1条回答
子安
1楼-- · 2023-05-05 13:59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一是指一夜之间苞米的生长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差距;二是 指我们的人生就像一粒种子一般短暂需要努力追赶,否则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每点2分)
小题2:“如释重负”运用比喻修辞(1分),生动地表现了“我”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精疲力竭,非常渴望休息的心理状态(1分); “皱了一下眉头,若有所思”运用神态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我渴望休息的想法的不认可,同时也在思索下一步的计划(1分)
小题3:渲染了当时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1分);烘托了父子俩劳动的艰辛(1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我的放弃和父亲对我的特殊教育作铺垫(如果提到“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作铺垫”即得2分)
小题4:结合经历(1分);理解体会(2分);语言流畅(2分)
例如:我心中的“种子”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时刻在提醒自己,踏踏实实走好攀登高峰的每一个阶梯。我们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每一次发展的机会,不要让成功因为我们的退缩、懈怠而与自己擦肩而过,留下永远的遗憾
解题思路
小题1:
应该从两方面回答,一、从苞米生长的过程;二、象征意义,人生中会怎样,重点解释第二点。
小题2:
试题分析:做此种题目,要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赏析,分析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语境分析器引申义。
小题3: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内容上渲染气氛等。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唯一,但必须围绕“种子”阐述。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