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声声》(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

2023-05-06 00:45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小题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1条回答
心灵家园
1楼-- · 2023-05-06 00:58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惊奇   羡慕(遗憾)  失望   庄重(每个1分)
小题2:(1)军号声声(军号)(1分)
(2)①军号所发出的声音;②死去的战友精神永存;③老人对战友绵延不绝的怀念。(3分)
小题3:(1)小时候,听不到军号发出的声音。二十年后,我说我听到了。(1分)
作用:我理解了老人对战友的怀念之情,听到的是老人的心声。(1分)
(2)我经过二十年后,能听到军号发出的声音。但是,村里的那几个老人,二十年后依旧没有听出军号发出的声音。(1分)
作用:对那几个老人麻木的心痛,也反衬“我”能理解老人的情感的可贵。
小题4:B
解题思路
小题1:审题后从前向后找,首先是第二自然段“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由此可知作者的情感是“惊奇”。接着由此回想起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希望听他吹一吹,但他却没有吹“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最后是“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由此可知,我的感情变化是惊奇、羡慕(遗憾)、失望、庄重。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在范围内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将其提取出来或加以概括,组织成切题的。能借用原文词(句)回答的,一定要首先借用原文词(句)。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前文对于小时候故事的回忆,以及二十年后看到的老人对铜号的痴情,可以知道“我”听到的表面看是军号所发出的声音,还听到了战友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听到的是老人对战友的怀念的心音。本文的题目即是线索,全文就是围绕着军号展开的。
点评: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拟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句子)所表现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小题3:试题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比较明显,如我小时候,听不到军号发出的声音。二十年后,我说我听到了。再比如,我能听到军号发出的声音与村里的那几个老人听不到军号发出的声音形成对比。老人的神情与其他老人的麻木形成对比。对比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本文突出了我对老人情感与心声的理解。突出了另外几个老人的麻木。突出了铜号老人的情感的可贵。
点评: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小题4:试题分析:“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中“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根据下文的“他也神情一振”可知,“火苗”表出了老人遇到知音的兴奋、喜悦之情。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所学的记叙文知识去衡量。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