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22分)善意①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②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

2023-05-05 19:11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22分)
善       意
①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②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③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④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⑤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恋恋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飞快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⑦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⑧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⑨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⑩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⒂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文章主要用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我的善意?注意从文中选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两个方面)(4分)
小题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看的出来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的了回去。
(2)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
小题4:联系语境,品味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2)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小题5:篇末写小姑娘的母亲 眼里盈满了泪光 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受?(3分)
小题6:该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说的“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这句话?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1条回答
哈哈苹果
1楼-- · 2023-05-05 19:24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我对一个因右手残疾、母亲为保护其自尊限制她的行为从而让她缺少玩伴(1分)的小女孩心生同情,鼓励和教育女儿和她交朋友(1分),让她获得了快乐(1分)。
小题1:从①——⑨小节中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第③段的“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表明“我”感到吃惊; 第⑥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表明“我”为小姑娘失去右手拇指感到难过; 第⑨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说明“我”想到小姑娘的前途感到惆怅。这三处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我”的“善意”。第⑩节到文末,则通过鼓励女儿与小姑娘交朋友的神态描写和教导女儿的语言描写中“我”的“善意”。
小题1:①“伸”表现小姑娘愿意与“我”用手势沟通的天真可爱,渴望与他人交流(1分);“缩”体现了她想起自己没有右手拇指的“羞涩”之情(1分)。②“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生怕别人发现了女儿的残疾(1分),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情。(1分)
小题1:(1)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小女孩不能与同伴玩耍的孤单情景(1分)。
(2)运用心理描写(1分),表达了“我”对小姑娘失去右手拇指的难过之情(1分)。
小题1:为残疾的女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有了玩伴获得了快乐而感到高兴(1分),为女儿的残疾被别人忽略、获得了别人善意的尊重而激动(感动)(1分),为过去自己怕女儿在交往中受到伤害而对女儿的严厉限制后悔(1分)。
小题1:面对残疾人,人们应该忽略其“残缺”处,而像正常人一样对待,才是保护其自尊的最好办法。(2分)这在作者让女儿与小姑娘交往和对女儿的教导中可以看出。(或答: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联系实际意对即可。(联系实际2分)
解题思路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小题1: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的作用,学会分析人物描写对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作用。
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此处,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其表达效果。
小题1:学生要掌握记叙性文体通常使用的修辞及描写人物手法,并学会分析表达效果。
小题1:只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设计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紧扣文章的主题中心谈看法。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