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的人契诃夫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

2023-05-03 06:35发布

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
柔弱的人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 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於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 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接着把使她大为惊奇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怯地点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沉思着: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背景】十九世纪末,俄国还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农奴制封建社会。正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也正是沙皇俄国走向衰败的时候。此时,俄国沙皇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空前腐败黑暗,普通民众饱受压榨,命运悲惨。
小题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2:文章中有很多传神的细节,很准确的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请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个细节,并说说其表达作用。(2分)
小题3:“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对句中“憎恶”一词你怎样理解?
小题4:“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吗?为什么?(3分)
小题5:你怎样评价“我”的这次“恶作剧”? (3分)
1条回答
有你任性没你认命
1楼-- · 2023-05-03 06:53
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

小题1:文中的主人公是尤丽娅。她的性格特点:软弱、怯懦、逆来顺受、诚实、善良。
小题1:“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这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委屈(“两眼充满泪水”)和怯懦(小鼻子渗着汗珠“)。
小题1:对尤丽娅忍气吞声、毫无抗争的表现的愤懑。作者憎恶这种在压迫下软弱无能的表现,更憎恶这个压迫弱者使其愈来愈弱的黑暗社会。
小题1:不是。这句话是针对尤丽娅来说的,意思是:正是因为社会上有了像尤丽娅这样逆来顺受的人,才使“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变容易了。这是一种反讽,揭露了强权者对普通民众的压迫与剥削,表达了作者对那个吃人的沙皇俄国农奴制社会的嘲讽和不满。
小题1:这场恶作剧不光让我们看到了“强者”残酷地欺凌弱者的表现,也让我们看到“柔弱的人”在压迫下是怎样逆来顺受的。但“我”的这场恶作剧并不是为了表现“有权势的强者”的威严,而是对那些“柔弱的人”发出了呼吁:让自己坚强起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
解题思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结合文章中对该人物的描写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文章的诸多细节描写,任选一例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不能仅仅理解该词语的表层含义,还必须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理解该词语的深刻含义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不难理解这是运用的是“反语”的写作手法。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情节安排的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来理解该情节的安排的用意即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