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

2023-05-02 09:18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材料二: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
材料三:曹操53岁时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曹操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他当时的“壮心”是什么?其“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试简要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几个相同点。两次战役截然不同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回答
新月晨星
1楼-- · 2023-05-02 09:26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使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官渡之战。
(3)他的“壮心”是统一全国。结果:没能实现。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4)相同点: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一方是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守方巧用火攻取胜;有重大历史影响。启示:骄兵必败。
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