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

2023-04-28 19:10发布

这道初中历史的题目是: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阅读材料回答:
(1)“魏主”指的是谁?(1分)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2分)
(3)“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4分)
(4)“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2分)
1条回答
实话好假@
1楼-- · 2023-04-28 19:25
这道初中历史题的正确答案为:
(1)孝文帝。
(2)姓氏改革。
(3)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人与汉族贵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可简写,答出四条即可得分)
(4)促进了民族融合。
解题思路
(1)魏主即北魏政权的君主,即北魏孝文帝。
(2)根据材料“……宜改姓元氏”可知,改革的内容属于姓氏改革。
(3)根据课文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
(4)改革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启示,因为他们的改革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改革的结果都是使社会更加进步,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