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心理:初三了你的粗心病还存在吗?-中考心理

2021-05-03 13:03发布

中考帮小编今天为您推荐这篇关于中考心里辅导的文章,帮助大家在中考过程中调整心态,战胜中考。欢迎大家在中考问答中提出各类疑问。中考加油,我们一路同行。

 
中考心理:初三了你的粗心病还存在吗?
  在考试中,许多学生常有因粗心而失分的事发生,照理“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不会再粗心了,可是生活中却偏偏有这样的人:他考试粗心,失了分,痛苦得很,可是下次还是沿着这条公式走:粗心——失分——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二是,“粗心”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曾听说过这样的话:“‘粗心’扣分有啥关系!我只要懂。”言外之意“不懂”是可怕的,“粗心”是不值得忧愁的。甚至有些家长也有这种想法“我那孩子不是不会,只是粗心。”这样,“粗心”便成了一种“光荣”的东西,一种“合理”的东西,虽则有些人也说“不好”,但那是轻描淡写的。于是“粗心”的存在也就合法化了。
  分析危害,警惕粗心
  不知害,焉知改?因此,分析粗心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分析危害,组织学生自我分析。因为这样做可以达到“自醒”的目的。同学的分析,不但使自己吃惊,而且使全班同学猛醒:平时考试还有下次,若是高考[微博]这样开弓已没有回头箭,一考定终身可怎么办呀,粗心确实是十分有害的。
  每个学生粗心的真正原因
  1、心不在焉的
  有不少学生读书和作业心不在焉,他们或者东张西望;或者摸这摸那;或者谈话说笑,总之,人在教室,神飞室外。这样,粗心的事便容易发生,“理想”写成“理论”,“3+2”会写成“3×2”,有时嘴上念叨着这个字,到纸上又变成另外一个字,这便是心不在焉,精神分散所致。
  2、自以为是的
  在人们的头脑中,对见过的东西,印象往往是很深的。这样,当他们遇到“脸模儿”和见过的差不多时,便以为就是见过的,满心欢喜地按见过的做。比如有的学生把“兵民”读成“民兵”,把“肠胃运动”写成“肠胄运动”。于是,便可根据孩子“自以为是、不以为非”的心理特点,将“熟脸儿”题目稍加改动,便使不少粗心者“上当受骗”。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考试后,一个同学说“那题目简单,考试前老师刚刚讲过”,另一个说“哪儿呀,问的问题不一样。”“啊?”前者傻眼了。由于“自以为是”,有些学生不愿复看看过的题目,即使看也是走马观花,使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而不能避免。
  3、意绪匆匆的
  这种情况最普遍,或是由于考试时紧张,或是由于急于求成,有些人心情急躁,意绪匆匆,这种情绪害了许多人。有些学生把《我的理想》写成《我的理论》。现在考试分一卷二卷,一卷都是选择题,要涂到答题卡上,有些人没看清题号,就横着或竖着涂下去,电脑读卡时可是六亲不认,导致选择题全军覆没。由于这种作风,做数、理、化题目时,也只看个大概,便动手运算,结果花了很大的功夫,题目还是做不出来。到了此时,应该重新审查题目,并且慎之又慎了,可是不,他们仍是不看题目,而是只作运算过程的验算。题目已看错,检验运算过程有何用呢?
  这种作风还表现在“漏”做题目上,他们只看试卷的正面不看试卷的反面,结果反面的题目漏做了。有时由于某些题目暂时做不起来而搁下,结果搁下的题漏做了。
  4、孩子的能力问题,“粗心”反映了他们大脑注意力的持久性和力度的不足。
  培养专注,克服粗心
  1、就是平时考试、看书、做作业精力要集中。由于长期养成了这种习惯,因而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考试很少因粗心而失分的。
  2、专门用一个小时时间,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文章,完成阅读作业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度。
  3、在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的专心细致。通过每天检查作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
  学习方法,避免粗心
  只要哪一种方法对避免粗心有效,就学习哪一种方法,使用哪一种方法
 
最新中考作文技巧、中考政策信息、中考时间安排、中考分数线等信息
 
  你想要的中考资讯、你想问的中考问题
 
  尽在"中考帮问答网"
 

   欢迎各位家长和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注册访问中考帮,中考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欢迎各位老师注册中考帮,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为更好帮助各位学生、家长和老师,中考帮文章可能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